专家谈如何治理"城市病":需制定科学规划
6月9日20时左右,广西南宁市电闪雷鸣突降暴雨。就在这个雨夜,47岁的妇女万清容坠入下水道,生死未卜。类似悲剧近期在中国许多城市已经上演了多次。
在中国,许多城市都面临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赶不上城市扩张速度的问题。事实上,除了城市排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都不断困扰着市民。
“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跟上城市化增长的步伐,加上缺乏科学、合理和前瞻性的人口及产业的空间活动的规划及政策引导,一些城市已经患上比较严重的‘城市病’,即由于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这样说。
居住城市有烦恼
早晨8时许,北京的王小姐在公交车中焦虑地看着手机上的时间,为了过一个路口,公交车已经耗费了10多分钟。堵车,已是常态,大批像王小姐这样的上班族,无奈却也不得不忍受。
除了拥堵,被污染的河流和空气、无处不在的噪音、时而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无奈的“蚁族”和“蜗居”……一系列“城市病”出现,以至出现了逃离“北上广”一族。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城市病”的5个突出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安全、就业困难。它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特别是交通拥堵,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以及发展的效率,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老百姓抱怨最多的就是环境和交通。”牛文元介绍,他的课题组研究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15座主要城市发现,这些城市的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需要39分钟,而欧洲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居民平均耗时仅27分钟。全国15座大城市因为上下班交通拥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天大约在10亿元左右。
源于发展不均衡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表明中国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然而,城市越来越大,困扰也越来越多。
专家认为,大城市“得病”的根源,也许并不在其“大”,而在其“大而不当”,中国城市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表象、轻内在的特点,过于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牛文元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需要克服非匹配、非规整、非公平、非集约、非持续等战略性弊端,而这些弊端给人们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城市病”,其根源在于发展的不均衡,城市规模扩大了,但品质没有相应提升。
牛文元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政府、企业、医院、学校、商店的超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区,带来了频繁的人口流动,最终必然导致拥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新的科学的空间重整,客观上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出行距离。
需制定科学规划
如何治理“城市病”,牛文元给出了药方:一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二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三是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四是完善就业机制。为了解决大城市人口膨胀与城市规模的矛盾,牛文元建议,从建立城市联盟、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倪鹏飞认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总体上需要从两个基本方向入手:第一个方向是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均衡化调整,建构一个适度倾斜而平坦的城市中国。超越单个城市,将视角拓展至区域层面。第二个方向是提高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在资源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人口承载能力,缓解“城市病”。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治理“城市病” 郑州市开出“双修药方”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详细】
观点:特色小镇建设重在科学规划系统安排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有声有色,活力十足,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详细】
改善人居环境 辽宁从四个方面治“城市病”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底,辽宁省将对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进行生态修复,对损坏的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进行修补,以有效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详细】
北京治大城市病开十剂“猛药”
明年,北京将力争拆除500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查处超过10万件占道经营违法行为,整治1.7万户无证无照经营和1.6万处开墙打洞,开展100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社区)综合整治,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清理整治2569家“散乱污”企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