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特色小镇建设重在科学规划系统安排

2017-06-23 09:02:17    作者:黄万林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

  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园区,而是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包括了发展理念、经济技术、建设模式、城乡统筹、区域布局、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这意味着特色小镇建设迫切需要对核心产业规划、特色文化定位、运营思维方向、长远生态保护等进行科学规划、系统安排,使之从设计到推进再到政策环境的保障等,都有统一明确的方向、系统周密的安排。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有声有色,活力十足,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从中可以初步总结出一个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路径:一是从特色资源到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通过企业投入技术和资本,对资源开展加工和塑造,发展特色产品,把自身特色变为资源优势和生产力;二是从特色产品到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形成集约化、集群化产业发展;三是从特色产业到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产业为支柱,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形成崭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四是从特色经济到形成特色城镇,依托产业和经济特色优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社会公共服务,扩大就业,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些成效的取得,都与在建设初期就尊重实际、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分不开。

  特色小镇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特色小镇起步时间不长,还是个“小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几大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五要五不要”:要坚持思路、方法、机制的创新探索,不要“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优势,不要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要坚持产业建镇,做强做精做大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不要千镇一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不要“形象工程”;要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不要大包大揽。这些重要要求,应当成为各地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指南。

  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在下辖五陂镇规划建设海绵小镇为例。五陂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境内交通便利,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是典型的“山—水—林—田—城”的格局,山地运动等健康休闲产业已初具规模,更有一整套发达的陂塘农业灌溉系统。依托这样的生态本底,再加上深厚人文和水文化历史遗产的底蕴,本着让海绵城市建设的红利惠及城市居民的同时一样惠及乡村群众的理念,把特色小镇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来抓,力图构建一个“产、城、人、文+美景旅游”的“山水田园养生地、产城融合海绵镇”复合载体。当地政府以打造“七个一”为目标,全方位注入“海绵元素”:即一个海绵产业总部基地;一个海绵产业创新创业福地;一个海绵城市咨询部;一个海绵产业信息平台和互联网销售平台;一个海绵技术、产品展示馆;一个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基地;一个全国海绵产业永久性论坛。在空间布局上,以“一带、一核、四片区”的发展构架,建设产城融合的典范。“一带”即“十里花溪”滨河海绵景观示范带;“一核”即特色小镇核心建设区;“四片区”分别是幸福海绵家园示范区、山地运动拓展区、休闲农业示范区和文化体验区。当地着力聚焦“海绵”这个关键点,在工作思路上提出要建立一个从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研发、后续跟进甚至包括融资在内的“中央厨房”,以此为坚实基础推动优化设计、项目建设、组建项目公司、对接龙头企业等各项工作。

  这一思路做法非常值得研究借鉴。从萍乡市安源区建设海绵小镇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好的运作机制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就是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建设中就要采用萍乡市安源区这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传统的大包大揽。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同样要“更好发挥作用”,做到市场主体不缺位、政府引导不越位,真正实现科学规划。

  分析这个“科学规划”,第一就是在认识层面和领导层面上,把建设发展特色小镇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到重要位置;第二就是高标准、管长远,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区划布局、产业内涵,把特色小镇、新农村、现代农业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第三就是发挥协同的功能,实行企镇对接、合作共建,搞好千企对千镇,依托实体经济,充实和支撑小镇的经济基础,带动小镇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拉动就业、双赢共享;第四就是发挥保障的功能,制定好政策,加大扶持,制定支持特色小镇政策措施,包括定居落户、财税优惠、土地利用、三产融合、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总之,“特色”不是小镇的形容词,而是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的核心元素。要把这个“特”体现到产业、生态、人文、功能等多个方面,离不开协同作用的发挥。各地都应在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中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把特色小镇这个大战略落实得更好。

  (作者为江西省萍乡市委常委、安源区委书记)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别让特色小镇伤了群众

  近日,笔者下乡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调研,听到几名农民对此颇有微词。一位群众指着刚拆掉的房屋气愤地说:【详细】

无品质支撑的特色小镇还能“火”几年?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 31.6%。【详细】

特色小镇需要“减负”再出发

  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