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预留"风道"驱霾思路可借鉴
昨日,台风“海燕”残余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广州气温骤降,空气质量也随之见好,清凉的北风,将盘踞在广州城区上空近一个月的空气污染物一扫而空。广州市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的矢量图上,也是一片绿色,这也是记者连续观测该系统一个月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日子之一。
日前,广州市也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将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分为“重度”和“严重”两个等级,应急响应信息提前24小时发布,并将采取相关强制减排措施。
不过,有市民认为,应急预案的出台只针对“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但市民却依然将长期面临“轻度”和“中度”的雾霾污染,尤其是在污染天数较为集中的秋冬季节。
是否有办法提前驱散空气污染物,使得污染积聚难以达到“重度”或“严重”呢?相关专家表示,在城市规划上,利用预留“风道”的方法,更多的引入自然风,也许是更快驱散空气污染物的好办法。
应急预案尚不能满足
市民环保要求
广州市的《应急预案》规定, 当预测环境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即预测未来48小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01—300时,,实施二级预警,以橙色表示,与之相对应的是二级应急响应。
将采取的措施包括,停驶20%公务车,不稳定达标企业停止排放,建设工地停止产生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工序等11条强制性措施。
当预测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即预测未来48小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300时,实施一级预警和一级响应。将在实施二级应急措施基础上,加大强制性措施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如停驶30%公务车,重点监管企业减排30%,全市限行黄标车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
广州市环保局杨柳局长表示,按照《应急预案》的标准,2011年有两次达到重度污染,2012年有三次达到重度污染,今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重度污染,“过去三年没有出现一级预警和一级应对(即严重污染)的情况。”
不过,有市民和环保人士则认为,应急预案的出台只针对“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但市民必须依然面临“轻度”和“中度”污染的空气雾霾,尤其是空气污染较为集中的秋冬季节。
环保人士表示,应急预案似乎难以满足市民对于环保需求的“胃口”,是否有更多的办法来应对“轻度”或“中度”范围的空气污染?
预留“风道”驱霾思路
广州可借鉴
雾霾是否真的无法人工驱散,广州的空气污染依然是“排污基本靠天”,即要等到北方冷空气南下才能驱散呢?
记者获悉杭州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部门最近就在做一项研究,希望在杭州建一个“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钱塘江江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的霾等污染物“吹”走。专家说,打造“城市风道”,一方面要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规划,譬如调整街道走向、道路走向、建筑物分布等,为风留出一条通道。
那么广州是否可以借鉴杭州的思路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对于杭州经验的第一反应则是“挺好!”。他表示,每个城市都有主导的风向,例如,广州就是东南风,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街道的走向与风道基本一致,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马向明还透露:“武汉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就请气象部门介入,了解城市风向问题。在香港,每个单体楼报建的时候都要求进行通风测试。”
记者也了解到,在德国的慕尼黑,每年都有焚风(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走廊,让焚风从城市中穿过,并把城市中既有的脏空气带出去,效果非常好。
同样,湖北武汉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其中有六条生态绿色走廊,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又如上海。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在浦东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这条“风走廊”,可以让风能通透穿过。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范绍佳教授也认同,在城市规划中有意识的留出“风道”,确实是一个驱散城市雾霾的好办法。
他表示,目前广州市高层建筑密度大,且间距过小,阻挡了南北季风的风向,从而无法有效吹走盘踞城市上空的污染物。
范绍佳要求相关部门对现有城市规划要重新审视,看看是否符合污染物排放和扩散规律。他表示,广州的季风规律是,干燥的冬季即10月到第二年三月吹东北风,湿润的夏季4-9月吹东南风。
“广州现在的街道东西走向的比较多,比如东风路,而我们的规划设计,使得街道两边修起了很多高楼大厦,而且相互间距比较小。”范绍佳说这种沿路而建、连成一体的高楼大厦,其实形成了一堵东西走向的高墙,而这高墙也阻挡住东北和东南风的吹过,这样机动车所产生的污染物就无法被风吹跑,会囤积在道路上空,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也变差了。
“我们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给季风留几个口子,留一些通风通道,让风能够吹走污染物,不要像北京的规划那样,摊大饼,到处是墙,结果风吹不过去。”范绍佳希望广州规划可以规避错误。
范绍佳还认为,在珠江两岸修建这么多高楼大厦,而且楼宇之间的间隔很密,这样的规划也是不对的。“珠江江水很冷,而陆地很热,冷暖温差会产生江风,而修了这么多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在江边,阻挡住江风吹上岸,也就没办法将污染物吹走,也是不对的。”
城市规划尚无明确“风道”意识
范绍佳教授还告诉记者,我国大部分城市与欧美城市不同,给城市中预留“风道”的方法,在具体规划实施上,尚有一定难度。
“欧美城市的季节主导风向比较明显,常年可能只有两三个风向,中国城市则普遍不明显,主导风可能有好几个风向,所以我国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不太好根据常年主导风向这个指标,来设计"城市风道"。”范绍佳同时认为,目前我国规划界似乎好像还缺乏相关意识和经验。
不过,具体到广州,范绍佳告诉记者,广州的主导风向还是较为明显的,由于有珠江主航道的南北走向因素,广州的主导风向,常常为夏季东南风,秋冬则常刮东北风。
对于广州当前建成区的现状,范绍佳认为,现有部分已建成规划设施,是拥有“风道”功能的,如广州大道和新南北中轴线,算是留出了南北风道。不过,这并不是城市规划中有意识的留出“风道”设计,而是更像无心偶得之物。
作为资深规划专家的马向明也同时透露,在广州总体规划中,暂时还没有听说气象部门介入。不过,他表示广州对珠江边上的通透率也是有所控制的,“从微观层面来说,如果珠江边上太多屏风楼,会阻挡空气交流;中心城区如果高楼太密也会阻挡风道。”
马向明认为,规划形成城市风道,以吹散污染物的想法,很值得借鉴,而且广州人其实一直很注重通风,所谓的买楼要买东南向,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通风。
范绍佳还建议如南沙新区等尚待开发的城区,目前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考虑预留“风道”这个问题,“比如说南沙新区的建设,不要把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都修建在江边,这样会挡住江风。”
他山之石
各国奇思妙想治雾霾
英国:黏合剂吸附尘埃
英国人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
上世纪80年代,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黏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美国:PM2.5要开听证会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数据是最重要的环境空气指标之一。
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日本:楼顶必须绿化
城市绿化是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大楼顶上搞绿化,可以起到吸尘、洁净空气,甚至制氧换气的作用。”范绍佳认为广州可借鉴东京经验,“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州处于亚热带地区,植物易于繁殖和养护,可以考虑适量在楼顶进行绿化普及,不过在北京就不太适合,冬天植物养不活。”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济南:拟规划14条风道打造“穿堂风”
等风来!虽说济南防霾治霾不靠刮风靠作风,可一旦恶劣天气出现,被【详细】
航拍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