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过度城市化带来多方面问题
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被概括为“过度城市化”,其典型特征是人口高度城市化但缺乏城市就业的支撑。这其中,巴西最为典型。
50年代以来,巴西的工业化进展迅速。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十余年,巴西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超出10%,创造了著名的“巴西奇迹”。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巴西的城市化获得了巨大的初始能量与运动能量,巴西的人口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根据1970年巴西的人口普查结果,巴西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达到54%。到了1990年代,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70%。也就是不到20年时间,巴西就走完了从城市化中期到后期的所有过程。这个过程几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时间。但巴西在城市化率快速增长期间,没有充分考虑到城乡结构因素、城市基础条件、工业产业布局、城市体系结构等方面影响,导致城市化率速度增加很快、城市化水平短时间内提升,但城市化的质量却没能同步增长。也就是巴西没有制定相应的城市化政策来“对冲”可能出现的各类城市化问题。
巴西过度城市化的体现
巴西的过度城市化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化水平超出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报告,巴西在拉美国家中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特别要注意到的是,60年代末以来,巴西的城市化率在跃过50%之后,反而越来越快。实际上巴西从1970年到1980年左右,城市化的增长率约为1.2个百分点,个别年份超过2个百分点。经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从50%-75%过程,基本上也是其现代化的过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幅度在3倍左右。但巴西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走完城市化这一过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提高60%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起的5年,人均GDP不升反降,成为典型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城市化过程中农业问题突出。2009年巴西农村人口约3300万,占全国人口17%左右。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下降。但农村人口下降并没有导致巴西农业生产率的相应增长,这根源于巴西特殊的土地制度。巴西70%的土地为私人有所,土地可以买卖。在农村,0.9%的农场主拥有44.6%的土地,而40%的农民只拥有约1%的土地。农场主囤积土地并非为了耕种,而是出于囤积投机需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农场主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耕种产量不断降低;小农场主的产值虽高但规模小,纷纷放弃耕种。种种不利的情况导致在快速城市化情况下,巴西的农业并未得到同等发展,一批失地、失业、无住房、贫困农民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
—大城市膨胀,小城镇发展缓慢。巴西城市体系的结构特点是,圣保罗与里约热内卢人口规模呈爆炸式增长。1900年,圣保罗与里约都不过几十万人口。1950年,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的人口约为250万人,1980年就达到1350万人。同期,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的人口由290万人增加到1070万人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其中9个大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9%。相比较而言,巴西的小城镇发展则显缓慢。1970年代巴西城市化率从50%开始向上攀升,进入城市化中后期阶段,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7个,50万到100万的大城市数量从5个增加到7个。而人口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数量从3649个降低为3495个。
—各类城市在地理上分布不合理。全国51%以上的人口居住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9个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都在东部沿海地区。1980年,人口超过2万人的城市中,东南部占59%;北部占4%;东北部占19%;南部占13%;中西部仅占5%。
—贫富人口出现高度分化的现象。根据联合国人居署2009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拉美是世界上贫富差异最大的地区,而巴西又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巴西,50%的财富集中在10%的富人手里,而最穷的10%只有0.8%的财富。
—生态环境污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91个国家逾1100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品质研究报告显示,巴西城市平均水平比可接受的污染标准高出2倍,空气品质恶劣全球排名第44。其中,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而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汽车和城市垃圾。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每天制造垃圾约为2万吨,75%的垃圾被填埋,13%暴露野外,9%用于植物堆肥,仅有3%得到焚烧处理。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直接影响空气、水的使用。受汽车排放和工业排放的影响所致,巴西最大工业兼旅游城市圣保罗位列全球最污染城市前列。
巴西应对过度城市化的主要做法
为了解决过度城市化问题,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政策。
一是实施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国家设立协调发展委员会,建立基金会,支持农村发展。为了稳定农业和农民,巴西在农村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巴西政府对农村占用土地较多的大庄园主荒芜的土地进行征收。对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分别用国库券与现金两种形式征收,价格参考市场价。对于无地、无其他收入的农民,巴西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一般设定20年的长期优惠贷款期限,并对前几年的利息予以免除。
二是实施扩展的都市区政策。所谓扩展的都市区,就是采取办法,让都市区的核心区与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协同发展。如圣保罗老市区50-80公里半径范围内建设了8个卫星城,这些卫星城环境优美,交通相对便利,从事旅游、水产等细分产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三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巴西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南部人满为患,中西部荒无人烟。传统上,巴西东南部、东北部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大都市区,而中西部等地方地广人稀。为了推进区域协调战略,巴西政府于1956年决定在中西部戈亚斯州海拔1100米的高原上建设新都,定名巴西利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后,各地区的增长率有所变化,例如原先人口过度集中的东南部的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原先中西部基本上无人居住,到了1980年,全国人口的5%居住在中西部地区。
四是实施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采取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支持纺织、服装、皮革等产业发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劳动技能。对非正规就业加大管理力度,既保障就业者权益,又引导非正规就业向规模较大的正规就业形式转变。
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种种政策措施,试图校正过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过度城市化中的许多问题积重难返,远非短时间内能完全解决。
编辑:zhufei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巴西国家公园起火 过火超五万公顷
巴西中部戈亚斯州的一处国家公园近日燃起山火,过火面积已经超过了五万公顷。当地消防员正在奋力灭火,消防部门还派出飞机和地面大型设备协助灭火,希望尽快控制住火势。据报道,发生火灾的国家公园,在本世纪初被联合国【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