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文化遗产“永不老去”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杨卫泽在现场引用了台湾当代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中的句子。他说,大部分南京人的乡愁就是明城墙和梧桐树。大部分外地人对南京的记忆恐怕也就是明城墙和梧桐树。青奥国际大使,对南京梧桐树也是印象深刻。
“南京人在这里生活长大,历史在脑海里。离开了南京仍然对这些故事有深刻的记忆,这就是乡愁。”杨卫泽说,文化能够让人有归属感,认同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这样使得南京人对南京有更强的归属感,就有了更大的凝聚力。让外地人对南京有更强的认同感,南京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杨卫泽认为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要在两个方面大作文章。一是解读好文化遗产。要实施文化遗产的解读工程,采取标志解读,网络解读,媒体解读,文化遗产,名人轶事,进行充分解读。根本的要求就是永续利用,传承后世。不是简单花多少钱,建个东西。解读和传播,充分发挥学习教育娱乐功能,这是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宏扬。
二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定要活起来。活起来就是要和我们的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老百姓贴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是简单的复古和维护。真正有灵魂的是和生活相结合的。死保是保不住的。是有机更新“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把古建筑弄成新建筑。延年益寿,不会破坏,不会消亡,像诗里说的“永不老去”。需要和城市的建设,和我们的旅游发展,和我们的文化等等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南京这本书需要慢慢地读”
杨卫泽说,南京不缺故事,但是我认为南京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能讲好的南京的故事。我们现在不善于讲故事。厚重的历史使得南京的城市就是个博物馆,我们要把南京这个城市像博物馆一样做,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学习教育和娱乐功能,还有生活的功能。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既不能碎片化,又不能以偏概全,南京文化的保护要有系列性全面性系统性。南京这本书需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历史文化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品牌塑造,也不要想一个口号就把南京的历史文化归纳进去。要系统地梳理研究南京文化。
要有文化“0资源”的危机感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杨卫泽提到有委员提出的“0资源”概念,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不要因为南京文化资源丰厚在它们存在的时候就不觉得珍贵。
他说,推动南京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要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下一轮的发展,要深化文化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真正意义上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利益上的藩篱。要有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来推动改革。尤其是我们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要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要有强烈的自我更新意识,要有强烈推动南京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南京佛教文化是重要的“基因组”
栖霞寺、佛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南京每一处与佛教相关的文化资源都是重量级的。昨天的专题议政会现场,也有很多宗教界委员参加。
杨卫泽说,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而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要认识南京文化不可不了解南京的佛教文化,不可不解读好南京的佛教文化,不可不保护好南京的佛教文化。否则就缺了个基因组。
佛教对南京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必须把对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包括旅游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佛教文化在促进南京文化繁荣和促进人的和谐方面的作用。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如何防止中国历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中千街一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理念和认识的高度真正将历史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自发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加以传承和发扬【详细】
官员被免职建园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遗产
园林是苏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园林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古代园林都是官员被贬官后回家建起来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详细】
南京鼓励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意见。《办法》明确,地下空间优先用于建设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励建设商业、工业、仓【详细】
南京创意设计周中外设计师探讨城市规划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创意设计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