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树如何种植才能最大吸收PM2.5
大气污染防治是“两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海淀区人大代表徐凤芹建议,应该优化行道树的品种和种植结构,改善树木亚健康状况,结合绿道建设,利用行道树阻滞、吸收PM2.5,改善首都空气质量。
行道树是道路PM2.5“克星”
据调查,北京市PM2.5中22%以上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徐凤芹说:“控制这一污染源,机动车减排是一方面,行道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在植树过程中,能够选择降尘效果好,适合北京的树种,不光美化了环境,还能降低污染。”
行道树是道路PM2.5的“克星”:树列通过覆盖地表减少颗粒物来源,起到减尘作用;植物叶面吸附并捕获颗粒物,起到滞尘作用;植物表面吸收和转移颗粒物,起到吸尘作用;树木的阻挡降低风速促进颗粒物的沉降,起到降尘作用;林带改变风场结构阻拦颗粒物进入局部区域,起到阻尘作用。同时,国槐、臭椿、龙柏、梧桐、女贞等树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减少二次PM2.5颗粒的形成。
北京行道树出现“亚健康”
虽然行道树可以阻拦、消灭PM2.5,可是不同的树种,不一样的种法,带来的效果大不相同,这也是最让徐凤芹担心的一点。“北京行道树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快速路行道树健康情况最差。就拿海淀来说,部分道路行道树少,有的甚至没有,树径、树高也不足。”
不同的树种及林带结构对PM2.5的杀伤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叶片有茸毛、能分泌汁液、叶面粗糙的树种,吸附灰尘、降低PM2.5浓度的效果比叶片光滑的树种更好;叶片数量多、面积大的树种,吸附灰尘的能力比叶片数量少、面积小的树种效果更好;常绿乔木由于树叶长期存在,比落叶乔木吸附灰尘的效果更好。
此外,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比结构简单的植物群落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乔灌草多层复合结构封闭性强,群落内风速小、对流差,可以拦住颗粒物的扩散。
徐凤芹所在的农工民主党海淀区委曾做过一份调查,根据这份调查,当下一些道路在设计行道树系统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树种结构设计,对行道树的养护和长效健康管理不足,导致行道树生态效应减弱。
优化树种吸走道路PM2.5
徐凤芹在会上建议,应该优化行道树的品种和种植结构,改善树木亚健康状况,结合绿道建设,利用行道树阻滞、吸收PM2.5,改善首都空气质量。
“在城市建设交通规划时,就应该制定统一的行道树建设标准和规范,合理确定各种类型交通道路的行道树建设和绿化面积。”徐凤芹说,可以研究编撰主要行道树名录,明确其控制道路交通PM2.5效能,为城市道路交通行道树建设和更新提供优势树种。
道路两边宜采用林带设计,推荐选择树种包括栾树、山核桃、刺槐、白桦、银杏、女贞等。公路两旁宜采用两种以上的乔木及灌木与绿地形成乔灌草结构,进行相接排列种植,发挥对道路交通PM2.5的有效吸附控制,同时又具有高低层次的韵律变化。
编辑:chengxuetao
相关阅读
上海金山:未来五年着力建设“一城一带一圈”
10日上午,记者从金山区产业发展及“十三五”规划情况通报会上获悉,未来五年,金山区将以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一体发展试点区,区域联动发展实践区”为目标,主打“生态牌”,推进“一城一带一圈”建设【详细】
南京市园林局研究成果:乌桕消减PM2.5效果好
昨天(3月10日),市绿化园林局发布“园林绿化植物对空气中PM2.5及相关空气污染物消减作用研究成果”。该局联合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实验测定发现,乌桕、银杏、马褂木等消减PM2.5能力较强【详细】
京津冀给PM2.5划红线 到2020年浓度降4成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这意味着届时京津冀的PM2.5浓度水平有望达到长三角区域目前的水平。【详细】
北京明确“十三五”PM2.5年均浓度降15%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重污染天数,本市将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