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设计风行时代,"本土设计"的理性思考

2014-03-10 11:53:2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在“洋设计”风行中国、“洋概念”迷乱本土设计师思维的年代,新一代建筑师能否独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流派?

  当“欧陆风”、“新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洋概念”逐渐被人耳熟能详、甚至泛滥成灾时,中国本土建筑风格与理论又将何时登上世界舞台?

  近日,成立10年之久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设计总院崔愷工作室正式更名为“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尽管揭牌当天的场面并不宏大,似乎更像是一次内部的小型聚会,但在业界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宣告,预示着新时代中国建筑理论的发轫与凝结。谁能否认,若干年后,这不会成为一次建筑理论界的大事件?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此次更名的意义在于“立足理性、明确本土”,深入推进本土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逐步推广“以土为本”的建筑创作价值理念,积极探索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建筑发展之路。

  从环境出发

  由崔愷亲自担纲主任一职的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车公庄大街,穿过体量庞大的院办大楼行至大院深处,可见一栋质朴的红砖小楼。攀爬上楼外加建的狭窄铁梯,就走进了崔愷及其团队的工作空间。

  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地面是水泥的,墙体是白灰的,混凝土打造的横梁以原始状态裸露在头顶,没有隔墙的空间用无数摆放建筑模型的巨大铁架分割开。“开放、原生态”,是这座老楼改造的设计精英工作场所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或许也正是这个团队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谁说设计师不会迸发出原创的灵感?

  事实上,在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界,注重地域性、民族性、场地观的设计师并不少,他们的许多作品也在国内外引起过广泛关注,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就是明证。

  不过,注重新时期本土建筑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并不多。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康复花园设计成功的关键

  康复花园的主要作用是为使用者提供冥想、可以满足使用者社会和心理需求的庇护所。能力出众的设计师不但可以设计出康复花园,而且还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手段为客户打造出一座独特的康复花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