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实践性探索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大批历史风貌建筑更是天津建筑文化遗产中的瑰丽明珠。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承载了近现代中国发生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天津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和厚重久远的历史文脉,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因而,天津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任重道远,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将继续高度融合,形成整体力量,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历程中大有作为。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概况
天津是中国4大直辖市之一。自隋唐、宋辽时期起,天津地区开始出现规模化建筑群。目前,天津建筑活动的最早实物为重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独乐寺。明永乐二年(14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自己南下夺取政权之事,赐名“天津”即天子的渡口,由此开始了天津城市的历史。
天津城市发展经历了明清古城、九国租界、北洋新区、三环布局等阶段。城市特殊的发展历史,为天津带来丰富的建筑遗产,使其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这些遗存的历史建筑林林总总,跨越千余年历史,涵盖多个领域,类型齐全,特色突出。
一是20世纪遗产数量占到8成,其中6成为1900 1937年所建,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封闭形社会向现代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轨迹,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演进历史,具有较大的文化遗产价值。
二是建筑的群区性明显,包括解放北路一带的金融建筑、和平路、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带的商贸建筑以及河北区“一宫”、河西区大营门、和平区五大道及中心花园等地区的居住建筑。
三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技术与西方社会基本同步。如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地区)基本按照“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具备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居住环境的高级居住区,那里与封闭的中国传统生活大相径庭,同时带来了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间。
四是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多样。中国传统建筑、欧洲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各国民居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交相辉映,形成天津独特而又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景观。
五是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特色突出。中国与世界的建筑技术充分交汇,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建造技术。
六是建筑内涵和人文资源丰厚。近代中国给天津留下了珍贵的遗迹,近代有200余位名人政要曾在天津留下了寓所、足迹和故事。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实践
建筑遗产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资源与无形人文资源集于一体的历史遗存,既是天津的宝贵财富,也得到了政府和民间多方面的保护。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尤其是2005年,天津市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对受保护的历史建筑赋予了“历史风貌建筑”的法定名称。近年来,天津市依据《条例》规定,先后确认了877幢、126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并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对877幢建筑建立了基本档案和安全档案,对679幢建筑建立了保护图则,整修了310幢、66.53万平方米建筑,解除了安全隐患;腾迁了80余幢建筑;有775幢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并有115幢作为展览馆类和商业类对外开放和经营。8年的实践,从2005年静园的腾迁整理到今天五大道试验区的整理,天津市在五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广东珠海: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珠海经济特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昨日起实施。珠海市法制局和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办法亮点、背景、意义等作了解【详细】
天津建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土地每亩年补500元
为更好地保护湿地,天津将建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范围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工程流转集体土地,实施生态移民,以及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的补偿。【详细】
天津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三年内打造成津郊支柱产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