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难题:同质化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炒作方兴未艾,学者和官员却在泼冷水。
4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京津冀一体化主要存在两大挑战:第一,到底是保北京,还是促进协同发展;第二,天津河北有强烈同构性,“河北更希望北京的优质资源外移,帮助河北解套……各地在保自己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体化发展。”
但是,按照李铁的说法,优质资源外移,也不能解决北京的问题,因为这只是放缓了北京的增长速度。
“保北京”的前提
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用李铁的说法,北京和天津是两个政治局委员领衔,而河北省则是两个中央委员,这就是区域等级上的不对等。
另一特别之处是,无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环渤海经济圈,都围绕着保北京的前提。数天前,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就提及,为首都服务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李铁认为,保北京观念的出现,造成了出现不均等的机会,资源配置出现了差异,尤其是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使这种(京津冀)合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户口。”李铁说,在这种体制下,研究一体化是个巨大挑战,现在以行政资源、行政主观化为主导的动机出现时,一体化的概念就变得虚化了。
眼下,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最为兴奋的是河北。
今年3月底,《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讨论稿曝光,这两份文件披露了河北全面对接北京的构想。其中,保定定位“畿辅节点城市”,谋划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廊坊则准备发挥“京津走廊”区位优势,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唐山的目标是,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口城市。
“天津河北同质化严重”
撇开政治副中心这类概念,单论产业承接,难度也不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笑称,北京天津走了河北的路,所以河北要加快转型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孙涛也说,天津和河北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下一步产业布局要考虑好,北京的定位要搞清楚,“第一件事应该慢一点,重点研究操作层面的事情。”
李铁认为,应该特别关注低端产业的外移,迁出并不是好方法,“优质资源外移,应该从增量上考虑,而不是存量。”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提出,人为地想把产业迁出是徒劳,京津冀想要一体化有两个关键:一是产业的一体化,另一个关键就是交通网络一体化。
从事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的任虹,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综合交通体系需要通盘考虑规划,可能半小时能从天津到北京,但一小时却无法从南站到北京市中心,“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发展中有几个要认真考虑,一是交通网络一体化,应该是跨越行政区域,第二就是城际网,还有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在做交通规划时,怎么和经济规划去融合,和土地规划融合,是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按北京当地媒体此前披露,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标是:到2020年,计划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实现首都国际机场1亿人次乘客目标和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
“中央层面应建立协调机制或工作组”
协调难度大,京津冀一体化该如何推进?
孙涛建议,中央层面是否先要成立一个协调机制或者工作组,之后再确定方向,规划也要留有弹性。
任虹也提出,应该有个跨行政区划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因为天津、北京、河北,更多是考虑自身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来通盘考虑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北京和天津学者和政府人士认为应该冷静,不过河北领导却是另一种看法。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就说,与河北一些地方领导交流后,发现他们表现出很大的信心,因为这些地方领导认为,一旦完善了北京和河北之间的交通基础,在30分钟或者50分钟(车程)的基础上,就能描述出美好的蓝图。
公开披露的声音则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本届2014中国城镇化论坛上,原本列出的出席嘉宾名单中,有多名河北省市级官员,但这些官员普遍缺席了这场为期两天的论坛。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北京城市新规划: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新总规中的河北机遇【详细】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之闪电河湿地公园
越往河北省的西北端前行,越像是走进了绿野仙踪的秘境,天空高远、白云恣意、湿地绵延,被誉为“塞外明珠·纯净之源”的张家口市沽源县就是这样一处所在,这里14.61%的面积是由湿地组成,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资源【详细】
发改委谈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大城市病”
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召开的记者会上,有媒体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涉及的两个问题进行提问,一是被疏散到外地的商户,这些人希望得到合理的经济赔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