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兴:湿地景观设计的12项要素

2014-05-26 22:53:00    作者:zhufei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目前湿地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尤其是城市湿地遭到大量填埋、水体污染严 重、湿地质量下降,城市湿地面临严重威胁。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保护湿地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议题。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资源,有必要将城市湿地保护与景观建设相结合,通过营建城市湿地公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公园类型,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目前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为了提高人们的意识,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湿地中心博士后杨永兴教授。他对湿地景观设计的看法如下:

    湿地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湿地设计理念、湿地科学知识、原生湿地特征与发育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等,主要包括湿地景观设计素材的特点和湿地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一个完美的湿地景观设计应该包括如下12项要素。

  生态与环境设计理念。由于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景观设计师应该树立生态与环境理念,湿地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与环境功能。首先,湿地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湿地美学价值与湿地生态与环境功能的完美统一,使自然与人类生活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其次,湿地生态、湿地环境、湿地美学、湿地文化与湿地教育功能上达到完美结合。再次,湿地景观设计应致力于对生态与环境主题进行全方位的诠释。湿地景观设计要发挥湿地的生态与环境功能,如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河川径流等,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与环境效益。美化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与环境重要性,使其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美学和科普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设计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环境还能成为珍稀或濒危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是乡土种的保护。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降低城市绿地的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湿地科学理论知识基础。目前国内外的很多湿地景观设计基本上都是由景观设计师“独立完成”的,往往缺少湿地学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参与,很多湿地景观设计的作品难免存在一些遗憾,甚至很大的缺陷。其原因是与一些设计师缺乏对湿地学、湿地生态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缺乏对湿地学、湿地生态学、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视以及现行的景观设计体制落后有关。成功的湿地景观设计需要湿地学、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的专家们通力合作,依靠集体智慧,通过深入交流,达成共识,设计出完美的湿地景观作品。湿地景观设计师应该对湿地学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尤其应掌握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的理论,深刻理解各类湿地生态特征、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原生湿地特征。首先应该调查湿地景观设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貌、沉积物、气候、水文、水质、植被、土壤等湿地形成因素)、了解区域原生湿地生态特征。然后再根据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湿地景观设计。这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科学地设计湿地景观的基础与前提。

  湿地生物多样性。具体设计湿地景观时,首先应考虑湿地植物与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其次是尽量采用乡土湿地物种,保护乡土湿地动物与植物。再次是充分利用不同种类湿地动物与植物的生态功能,如水体污染物净化的功能、调节气候功能、防风固堤功能等。第四是考虑湿地植物与动物的湿地景观美学效果。最后,慎用外来湿地物种,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与破坏区域生态平衡,在没有准确与可靠的科学依据时,不要贸然引进外来湿地物种,以免给湿地景观建设区域带来生态灾难。

  湿地水体空间特性与水质性质。湿地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应该与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条件相适应。湿地水景平面几何造型、水体深度分布、水文特征、水质都要与湿地景观设计的动物和植物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保持协调。为防止湿地水体水质恶化,尽量设计流动状态的、可复氧的与可循环利用的水体,建立湿地景观水循环过程与水循环系统,将喷泉、瀑布、假山跌水、池塘、花卉池塘等水景有机地设计成一个具有水力联系的系统,使其既丰富湿地景观的水景,又保护水体的水环境。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湿地景观设计的场所与基础。在湿地景观设计中,往往根据地形的起伏进行总体设计,按照地貌的微小变化设计湿地植被类型。在湿地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从湿地生态学的角度,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湿地景观,减少对其原生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与原生湿地景观类型特征,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湿地景观要素的基础。湿地景观用地的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湿地景观地形地貌设计又不能完全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施加必须的工程措施,但是不能过分,应该适度改造原始地形与地貌。

  湿地沉积物。湿地景观基底沉积物性质也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沉积物机械组成特性影响湿地水体保水性能、水位稳定程度,沉积物理化特征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湿地植物种类空间配置与生长状况。

  湿地植物。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湿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素材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等,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等,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这些植物需要的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配置。按照湿地学与湿地生态学的规律,遵循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的规律设计动物、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与植物种类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而且还可以改善湿地景观规划建设地区的局部气候环境、生物环境,使居民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休闲娱乐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湿地植被随地形地貌梯度变化可展现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过程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给予公众湿地科普知识教育。现代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湿地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湿地植物配置。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湿地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使湿地植物景观成为一个湿地景观整体作品的核心部分,乃至一个区域的主要特色。可以认为,现代湿地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湿地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湿地动物。湿地动物也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动物素材主要包括生活在湿地中的鱼类、两栖类、湿地鸟类(游禽)。按照各种湿地动物的生活习惯与条件,设计湿地动物最佳生活条件,科学地进行湿地动物空间配置,提高环境美学效果。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增强湿地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应该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组成与结构,合理配置湿地动物种类,增强生物净化湿地景观水环境的能力。

  湿地景观小品。湿地景观的小品应该突出湿地文化与科普知识宣传,采用的材料应该是生态材料,应该以湿地产品或自然产品为主要材料建造各种湿地景观小品,如自然木料与湿地植物建造的小屋、凉亭、亲水平台、休息椅等。湿地小品尽量与湿地景观和谐一致,小品的颜色、造型、空间布置等都要避免对湿地动物生活产生影响。湿地景观小品造型与构思独特,意境深远。而这些景观小品又必须与湿地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如将草屋、木亭、水景、鱼群、植物群落有机地设计成一体,让人有仿佛回归大自然般的感觉。

  铺地。湿地景观铺地也应该突出生态主题与湿地文化,采用渗透性能好的生态材料或自然材料建造,也与湿地景观保持和谐,如仿造自然湿地草丘、木栈桥、生态混凝土地砖等。

  道路。湿地景观的道路是指湿地景观中的小径、开阔区域各种铺装地坪等,湿地景观设计中不宜修建宽阔的道路。它是湿地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连接各种湿地景观的通道、网络。湿地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反映野趣与自然湿地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设计成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曲径通幽、苇荡迷宫等特点的小径。湿地景观小径和城市道路功能上存在差异,它除了组织交通、运输外,还有其景观上的要求,即组织游览线路、通过沿途湿地指示牌小品进行湿地科普宣传、提供休憩地面。湿地景观小径、休闲空地(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湿地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来到湿地景区,沿小径可以休憩观景,湿地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之一。铺装材料也需要采用天然生态材料,突出湿地文化,修建道路方式、道路修建的材质与颜色、布局都应该具备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