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丽山水规划守住建设底线
2014-05-30 08:10:00 来源:重庆时报 浏览次数:
“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昨天上午,山地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规划与实践研讨会在重庆社科院举行,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伍德瀚,率英国的顶尖城市规划设计师团队参会,云南、贵州等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总规划师,我市发改委、国土局等职能部门的具体负责人也参与了研讨会。
主城有80多条河流、20多个山丘
重庆规划设计院院长余颖说,“大家都在说时间去哪儿了,重庆的时间去哪儿了?我们是看不到的,譬如,重庆的历史文化,重庆的开埠文化,重庆的抗战文化,都是一些残片、碎片,时间和历史是断裂的。”
但这种情况以后会有变化,“现在呼吁要记住乡愁,而重庆现在也在做“美丽山水城市规划”。“这个非常有意思!”余颖解释说,这个规划相当于做一个底线的规划。“我们不断侵占的地方越来越多,到底重庆的底线在哪里?自然和文化的底线在哪里?”
“美丽山水规划”,把重庆的山水格局分为山系、水系、绿系、文系,重庆主城区现在有80多条河流、20多个独立山丘,如何利用和保护这些山水河流。山怎么和城市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形成底线性的骨架,不能动了。水系也是一样,怎么把这些江河利用和保护好。
历史文化叫文系,怎么样彰显和利用,就要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入挖掘,划分历史文化风貌分区,山水文化、开埠文化、移民文化等形成城市显性城市风貌。这也叫预先控制。看长远,譬如到2030年,甚至2040年。再怎么搞不能突破底线。
“一个弯道硬要4米,3米都不行”
说到城市规划,余颖说,其实做设计的都是理想主义,但也要面对现实。“土地上面存在太多要求,除了容纳人的生产生活外,还要有助推经济的功能。”重庆现在正在着手对总规进行深化,主要是“一区两群”的框架,即一个大都市区,加上万州、黔江城市群。
“还有过度标准化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标准,导致城市千篇一律。譬如一个弯道,硬要4米,3米都不行,当然越宽车子转弯的速度越快,这是以车为本,不是以人为本。譬如修一座立交,我们的历史风貌区就要后退那么多米,但是这些建筑和建筑都是排在一起的,这个怎么办?”
余颖介绍说,如何让大尺度街区变成小尺度街区,如何增加路网的密度,而并不使路网面积增加,如何利用坡度(譬如洪崖洞和悦来生态城),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在做的内容。
璧山将工业园区的绿地共享
重庆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张国智说,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今天的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市的规划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由发改委牵头在做‘产业的投资清单’而低碳的要求将得到体现。”重庆市国土局规划处处长孙阳说,通过规划,科学布局使重庆成为一座田园城市,譬如璧山就是很好的案例,将工业园区的绿地共享,非常漂亮。
他山之石
香港开发商建楼宇群
要做风模拟
来自香港的高级规划师梁锦诚说,香港和重庆很像,都是山地城市,他分享了香港在规划设计时的一些重要理念。“克服山势的步行系统和公交系统,还有多变的微气候、保护山脊线,以及本着集约型利用土地而发展的岩洞。”
小巴:“小巴也是很有用的,譬如一个大商圈里的小区,服务如何连接到家里。循环很快的规范性的交通,让人的心理距离拉近。”
微气候:关于微气候,他说道,对一个山城来说,局部地区的微气候也许就是大不一样的。在香港,每500米乘500米空间里面的微气候是怎么一个状态,要求开发商进入就要做微气候分析。如果是楼宇群,就要做风模拟,保证风环境是适宜的。
山脊线:山城的特点就是山脊线,香港有很多都有山脊线,有一个规定新修的建筑不能遮挡最高的20%,除非它是一个地标建筑。譬如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很重要的景观资源,那么它周围的建筑不能突破这个规定。
专家建议
“北碚模式”是成功经验,一刻钟可走到城边、江边
城市建设要“小而精致”
今年2月,重庆社科院王胜副院长、康庄博士、彭国川博士撰写的《着力抓好规划一张图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决策建议,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我市城乡总体规划方案时,将一些观点要吸收到总规里。
“三图合一”:
为什么要搞这次圆桌会议?主持会议的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王胜说,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前期的规划设计。
“今后的思路,应该是整合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等部门规划功能,最终形成经济发展计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三图合一’。”
重庆全域空间公共数据库:
王胜还建议,建立重庆全域空间公共数据库,完善规划信息的共享机制。
“由规委会主导,研究设计一套兼容现有各类规划现行分类体系,实现政府信息共享。整合现有的部门专项数据库以及人口、经济社会普查,建立全域、立体、多维的重庆全域公共信息数据库,实现国土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等所有空间要素信息共建共享。”
“大街区”变“小街区”:
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卢作孚主导下的“北碚模式”,就是重庆在山地城市建设中让人骄傲的成功经验。当时的街道窄、小,但是路口多、紧凑,一刻钟可以走到城边、江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非常多。
王胜建议,城市建设要“小而精致”:强化山地城市的约束,依据人口规模严格划定城市开发面积,摒弃美式的生活方式。实现“大街区”到“小街区”的转变,体现人文的关怀。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重庆大巴山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学专家日前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这也是城口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
健康规划:英国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原则
亲近大自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举足轻重。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英国,积极应用规划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逐渐成为规划机构及各类自然保护团体的【详细】
推进建设弹性城市 解决交通问题要靠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论断对我们推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