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城镇化依赖规划与建设

2014-06-16 09:09:55    作者:乔盛     来源:     浏览次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部分农民目光盯住了城镇的发展空间,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投入到现代化的城镇建设上来。各地也抓住机遇,集中财力、物力,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建设城镇新高潮。据有关方面统计表明,近3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近1.8亿农民工来回穿梭于城乡之间,已有3亿多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随着城镇化的建设速度加快,未来10年还会有近2亿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镇。那么,目前我国各地的城镇化进展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是,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搞了不少似是而非、劳民伤财、花架子一类的“水中望月”工程,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有的地方(地区)为显示其城镇化政绩,不顾现有条件,强行扩容城镇,大搞“第二新城”、“第三新城”工程,大量征用郊区农民耕地,引发群体上访事件不断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后果。一些城镇的绿化、生态环境跟不上,只好让远处的“森林搬家”,“大树进城”;有的地方为给城镇增添色彩,取得上级肯定,更不惜花血汗钱,选用临时性的盆景花卉摆满街道,给城镇“插花”、“挂红”、“披绿”。群众对此更是哭笑不得,有苦难言。大量的农民工挤在棚户区,有的甚至连工资都讨不回,而一些所谓的现代明星城镇、文明城镇,却大肆建假山、置花园、建“空城”。表面上看,城镇高楼林立,街道鲜花吐艳,而实际上城镇居民收入很低,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社会福利面临着各种困难。有的城镇今天还是满街的花红柳绿,明天竟沦为雾霾封锁、环境卫生很差的落后角落。

  不久前,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实现构建新型城镇提出具体的建设标准及战略目标。该《规划》对于那些还在搞城镇“插花工程”的地方,无疑起到启发和制约作用。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也包括对老(旧)城镇的改造,合理规划,总体布局,科学设置,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步骤。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全面,更要具有前瞻性,为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搞些杀鸡取卵、“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短命工程”、“要命工程”。尤其是对城镇的环境治理、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更应优先安排,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要为子孙后代造福。

  为什么农村人要往城镇跑?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城镇的总体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要比农村好。若城镇连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不如,农村人谁还会再往城镇拥挤?实现城镇化,城镇的设计者、规划者和建设者们要带好头,对每一座城镇的规划与建设,都要做到反复论证,精心测算,再不能搞那种“插花”式的宜看而不宜生存的现代“天堂”。如是,实现科学、真实、美丽、和谐的城镇化也就为时不远了。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

健康规划:英国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原则

  亲近大自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举足轻重。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英国,积极应用规划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逐渐成为规划机构及各类自然保护团体的【详细】

推进建设弹性城市 解决交通问题要靠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论断对我们推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