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城镇化到底要“化”什么

2014-07-17 08:21:00    作者:徐振扬 潘书培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这些年,关于城乡建设问题喊得最响的便是农村“城镇化”,但是做得最差的也是城镇化。这个问题在中西部传统欠发达省份尤为突出。

  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大约是在十年之前,这对于城乡协调发展颇具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如果说那时候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脉络不清晰所限,城镇化起步维艰尚可理解,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当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形势都有了大幅好转,并且倒逼城镇化进入快车道的情况下,政府还在慢腾腾地“摸石头过河”,这就很难让人民满意了。

  城镇化≠城市化

  就拿安徽、河南等中部省份来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房地产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区面积和经济体量都在翻倍增长,而广袤的农村地区却成了弃儿。一方面,集镇和乡村建设在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状态下野蛮生长,一方面,“控建”成了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的日常工作任务和灰色收入来源。无奈的农民要么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私搭乱建”,要么被逼进城市的高楼。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却拿出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的猛增来炫耀业绩,甚至端出20-30年城市发展规划的大盘子给农民画饼充饥。地方政府不顾农民的真正需求,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城市化,以为农民“进城”就实现“城市化”了。事实上,地方官员眼里的城市化只是自己的政绩工程,与真正的农民没有任何关系。许许多多的农民无论进城打工多少年,他们的根还在农村,过年还是回到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就连在城市有工作有户口的“新市民”,只要长辈还健在,过年过节都要回“家”团聚。

  城市化“化”的是一部分在城市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农村人,比如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村青年、有稳定经营项目的个体工商业者等,而一大部分到城市讨生活(临时打工)和难离故土的中老年以及在乡镇做生意的农村人,无论城市如何繁华都不是他们的根之所在。显然,这一大部分农村人需要的不是城市化,而是城镇化,就是不离家门就能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城市生活。

  城镇化不再是空“化”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国家领导看到了农民的真正需求,今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10年)》,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2020年我国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与老的城市化概念区别开来。关键词以“人”为核心,就是强调按农民的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官员政绩为目标。

  这样一来,新型城镇化的内容就比较明晰了。根据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城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和就近择业的农民,这部分农民可以选择进城安居乐业。第二层,是加强集镇规划建设,吸纳集镇周边农民到集镇安家落户。第三层,是启动中心村规划建设,根据现有的行政区划和交通情况把分散的村落划片集中,整合成大规模的中心村。

  本土企业安徽七彩世界集团看准了农村下一步的发展趋势,预判到了国家有关政策的导向,抢抓商机,顺势而为,围绕第一、第二层次迅猛发力,率先在多个市县和乡镇同时启动商业、文化综合体项目的布局和实施。他们根据城市和乡镇的不同级别,规划不同规模的综合体项目,而每个综合体都囊括了游、乐、购等文化、商业、休闲项目,使农村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同时,庞大的综合体可以吸纳大量农民就近就业,不再忍受背井离乡的打工之苦。他们提出“让一亿农民过上城市生活”的目标,乍一听有点不可思议,但屈指算来却让人怦然心动:去年以来,七彩世界已经先后开发利辛、滁州、砀山、阜阳等五座市县级商业综合体,并计划于今明两年开发100个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将涵盖数字电影院、百货、超市、城市文化广场、游乐场、室内外步行街等业态,给当地提供文化展示中心、信息展示中心、农产品交流基地、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终端等公共配套空间,以及生活广场、医疗门诊、职业技能教育、儿童教育等生活配套,通过带动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提升地方形象。按照这样的系统规划和建设速度,“让一亿农民过上城市生活”就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

  城镇化大戏政府不能当配角

  由此可见,民间(企业)在城镇化建设的第一、二层次担当了主角,这是房地产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在第三层次上,由于受土地政策、农民意识的制约,市场难以大展身手。个别小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却干着唯利是图的勾当,以各种方式介入中心村建设,不但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出现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甚至是为虎作伥。在城镇化第三层次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上,县、乡(镇)两级政府决不能图清闲甘当配角,围着开发商转。而要担当主角,先行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分别从政策、选址、设计、功能完善、基础配套、土地流转、招投标等各个环节做好制度化安排,通盘筹划,合理布局,层层推进。这样就会避免城镇化的最底层——中心村建设走入歧途、偏离中央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政策主轴。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