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翻译":以现代技术唤醒文化遗产

2014-09-05 08:53:0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人类文明长河中越来越多的文化遗迹或被岁月尘埃掩埋,或变得晦涩难懂,而数字化技术正在架设起物与人、历史与现在乃至未来的桥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9月3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上,这样描述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关系。

  单霁翔说,作为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现代化方式,数字化正在试图将破碎的历史密码进行破译,将已经消失或者尚存的珍贵历史信息记录并解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传递给公众。

  本次论坛是中国大陆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领域的首次大规模论坛,由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美术学院主办,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等机构承办。

  论坛执行主席、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翻译,将消失的遗产带回当代”,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翻译”为当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而解读遗产历经破坏、重建、修复和改造而不断变化甚至丢失的历史信息。

  在中国重要遗址保护的进程中,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为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提供着各种全新手段。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清华大学的“数字圆明园”、故宫博物院的虚拟复原技术和“紫禁城祥瑞”等APP产品,以及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等已经为遗产数字化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指出,中国有很多非常珍贵的遗产,其中一些规模特别巨大、内涵特别丰富、价值非常重要的城址、宫殿等被称作大遗址。它们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中,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重大的机遇。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投入20亿元人民币对100处大遗址的本体和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初步建立了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为核心、百处重要大遗址为支撑的保护格局。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如何防止中国历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中千街一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理念和认识的高度真正将历史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自发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加以传承和发扬【详细】

官员被免职建园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遗产

  园林是苏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园林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古代园林都是官员被贬官后回家建起来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详细】

自然和文化遗产当共同保护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明。当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或消失,文明就会随之尘封。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历史。【详细】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建设探讨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是指以重要文化遗产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遴选,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突出公益性,开放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