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旅游景区建设切莫城市化

2014-10-16 08:34:29         来源:井冈山报     浏览次数:

  当前,随着旅游强省建设战略的推进,全省各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但笔者发现,不少地方将旅游景区当做一个城市或园林来建设,如景区内硬化的大广场、格式的园林、规整的草坪、现代的建筑,千篇一律,殊不知,个性化才是标准化,本土化才是国际化,我们可以(或者应该)把城区建成景区,但决不能把景区建成城区。

  座落于河南登封市的嵩山少林寺景区,按城市的排洪道处理设计的笔直小溪,湖泊湿地变成水库,现代化的桥梁,寺庙前时尚的中心广场以及一应俱全的饭店、高楼等现代化设施,以至游客很难将眼前的一切与少林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的朦胧意境荡然无存。所以,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小。一是破坏了景观风貌。城市化以一种模式性的“公园化”、“广场化”、“草皮化”的建设戕害旅游景区地方特色,不仅损害了原有的特色景观与和谐的原生环境,破坏本真化状态的遗产风貌,而且降低了旅游区的品味与和对中远游客的吸引力。二是冲淡了游览意境。按照城市化模式对旅游区原生景观和生境进行现代的改造,被格式化、几何形改造后的景观“看上去很美”,实际上鲜亮的外部色彩与旅游区所拥有的自然野趣与人文典雅质朴气息不相协调,冲淡原有景观意境。三是丧失了发展主题。城市化强调硬性建设,缺乏针对游客的旅游主题与形象定位,对市场开发、产品营销和经营管理缺少认知,与市场经济发展对旅游景区的要求相背离。四是违背了人本主义原则。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用材过于现代,地面多采用硬质地面铺装,夏天烘烤,冬天打滑,尤其对老妇幼产生严重威胁,完全背离旅游景区所应遵循的“人本主义”原则。

  旅游景区的建设应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自然生态为基石,突出个性化,主打差异化,去除城市化,努力将景区建设成特色明、品质优、效益好、环境美的品牌景区和精品景区。一要强化自然生态理念。生态就是生命,切实加强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项目建设中大做减法,“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保留古迹的一片一瓦,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同时,旅游项目上马要科学论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只有两者紧密结合,互通互补才能赢得更广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此,景区的开发建设,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底蕴,积极促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让文化更生动,旅游更精彩,不断激发文化旅游产品新活力,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实现叠加放大的“蝴蝶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三要全面突出地方特色。特色是旅游区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景区建设要弱化统一标准、大胆创新,变标准化为个性化,凸显地方特色,如少数民族风格的旅游厕所、谷仓区的乡村旅游厕所,用棕绳捆绑在树上的原生态旅游指示牌等,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增加游客的感知和体验。四要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项目档次和品位,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设计上要讲高品位,在施工中要求高品质,认真抓好每一个项目、每一处细节,努力把项目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把景区建设成精品景区。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