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称省钱 广州陈家祠广场耗数亿改造后又拆除

2014-11-24 09:26:15         来源:新快报     浏览次数:

  四年前为迎广州亚运会,耗资8亿打造西关最大的广场;四年后,因地铁8号线施工,广场又被拆了一半——今年9月,媒体质疑陈家祠广场被拆成了“短命建筑”,有市民直斥太浪费。昨日,在由广州市选出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到陈家祠广场集中视察时,荔湾区政府方面回应,“不仅没有造成浪费,还省了钱,加快了地铁建设。”

  荔湾区方面回应,“因亚运改造耗资8亿元并不准确。”荔湾区政府办调研员江伟辉称,陈家祠广场改造工程分为1996年和2009年两个阶段,总投资为7.3亿元(其中拆迁成本5.3亿元);目前受地铁施工影响需要拆除的为东广场,约占整个广场面积45%。

  他还强调,由于陈家祠东广场早在2009年就已完成了土地收储,所以目前地铁建设不需要再征地拆迁,“鉴于拆迁成本的日益增加,可以说当年的陈家祠广场改造项目,不仅没有造成浪费,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地铁工程的建设成本,加快了建设时间”。

  江伟辉介绍,目前受地铁施工影响需要拆除的广场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受破坏的主要是绿化、植被和广场砖等设施,其中一些大型树木已移栽到其他地方,待复建的时候再将它们移植回来。

  另据地铁公司介绍,地铁8号线陈家祠站为8号线北延段与地铁1号线换乘站。目前正在进行广场附着物清除工作,同时协调遗留前期问题。车站主体工程预计下月开工,预计竣工时间为2017年12月,工期3年。

  回应三大焦点

  ●“亚运改造8个亿”怎么花?


  回应:总投资7.3亿,5.3亿为拆迁费

  视察后,荔湾区政府发来书面材料,晒出了陈家祠广场建设费用:实际总投资为7.3亿元,其中5.3亿元为拆迁费用。

  根据材料,陈家祠广场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荔湾区着手陈家祠周边环境改造,在陈家祠东边建绿化广场(即现在受地铁围蔽部分),面积约2万㎡。当年4月动工,9月初完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费用1.3亿元,工程建设费用2000万元。

  第二阶段是2009年,为迎接广州亚运会,荔湾区启动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扩建工程,向陈家祠南、北及西边扩大了1.7万平方米,加上东边原有面积,陈家祠广场总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同时,对已建成的东广场也做了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5.8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费用4亿元,工程建设费用1.8亿元。

  ●明知建地铁站还重金改造?

  回应:广场开工早于陈家祠站立项

  有代表质疑:既然东广场要修建地铁站,为何还花这么多年搞建设呢?这不是浪费吗?

  荔湾区方面解释,在1996年和2009年推进陈家祠广场项目时,地铁8号线北延段经过陈家祠站的方案尚未确定。

  2007年6月,广州地铁2/8号线延长线工可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当时获批的“8号线延长线”是“万胜围至文化公园段”,没有陈家祠广场站。2012年,地铁公司才开始组织规划和论证8号线延长线陈家祠站的选位方案。直到今年1月,省发改委批复8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白云湖段的工程立项,这时才包含了位于陈家祠东广场的站点。

  “也就是说,陈家祠东广场最初建设的1996年到地铁8号线北延段陈家祠站选址方案确定,中间相距了约18年,这在建设上是难以预计的。”

  ●地铁站为何非建广场下?

  回应:这样选择成本最小对市民影响最小

  崭新的广场建好不久,地铁站为何不能选在别处,非要选在东广场呢?

  广州地铁总工程师张志良回应:陈家祠站是地铁8号线北延段与地铁1号线唯一的换乘站。

  “无论是选在康王路还是中山七路,对交通及市民影响都太大。”张志良称,目前的选址省去拆迁费用,且对市民影响最小。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SWA设计作品:2010广州亚运会亚运村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SWA设计事务所提供了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650亩的广州亚运会亚运村景观设计的服务。设计作品位于现在的水道边,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连接着城市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珍珠河。亚运村是一个【详细】

每年短命建筑浪费超4600亿 需源头处理祸根

天津“全国第一拆”、西安市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郑州2010年建成天桥被整体拆卸,短短两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短命建筑”浪费就超4600亿元。【详细】

管住“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任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座花费数百万元建设的天桥仅使用5年就被拆除。笔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近些年类似的“短命建筑”颇为多见。如果这些建筑质量有问题,被拆除情有可原,但很多建筑恰是在“青壮年”被拆除。如此折腾,劳民伤财,损害政府部门形象。【详细】

"短命建筑"频出 城市建设应多些"融合思维"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短命建筑”频繁出现。比如,刚修好不久的道路,却要重新翻修;刚投入巨资打造的大厦,却因为新的规划而要拆除。相关部门的盲目决策以及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使劳民伤财的事情接连发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