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增强承载力提升宜居度
厦门,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让这个滨海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然而,一方面,“规划打架”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厦门最大的优势是美丽的风景、美好的环境,但最大的制约是资源的瓶颈,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就曾在调研中了解到,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差异图斑达12.4万处,面积306平方公里,由此造成全市有约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直接使用。
如何有效解决规划打架造成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当务之急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规划机制,让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落到实处,实现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
为此,厦门在全国率先实践了“多规合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指引,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不仅为厦门自身解决规划冲突、优化国土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审批效能铺平了道路,更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走出了新路。
承载力:
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一年多来,厦门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更大幅度地迈开“跨岛”的步伐。
过去,由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没有建成,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厦门优质公共资源一直是集中在岛内。另外,截至2013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373万人,全市超过五成的人口居住岛内。厦门岛内与岛外土地面积比例为1:11,这就意味着,厦门有177万人住在1400平方公里的岛外地区,却有近196万人拥挤在14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
因此,合理布局城市人口和生产要素,成为一个关系厦门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厦门城市发展要实现新一轮的飞跃,就必须突破现有的空间和交通的瓶颈,充分利用厦门土地的“可生”优势,力求厦门城市功能更加集约化。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调研时就要求,“厦门要加快从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型”,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不断增强城市集聚效应。
10多年过去了,厦门逐步拉开了海湾型城市的框架,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初见成效。
从2013年5月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7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开始试点,到12月厦门对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作出战略部署,再到不久前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确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行动计划,厦门的城市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向纵深迈进。
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要构筑“山、海、城”相融的空间格局,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一岛一带多中心”的一岛是指厦门岛。一带是指环湾城市带,多中心是指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未来的厦门有两个市级中心,这意味着厦门的规划发展不再是过去单纯以岛内为中心的格局,而是开始向多中心组团的格局转变。
同时,厦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与角色,进一步发挥对台战略优势,加快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推进山海协作、融合发展,提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区域共同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宜居度:
完善公共配套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如是说。宜居城市,成为古今中外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共同向往。然而,城市发展变快变大了,若是宜居度却没有跟得上来,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没有意义。宜居,说白了就是要满足人们对于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娱乐等一切需求。
为此,从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数量增长的城镇化,一年多来,厦门的城镇化发展已逐步向提升公共服务、生活素质和城市文化等内涵转变,比如通过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环境整治与提升风貌、修复生态、塑造特色、促进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按照“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厦门优化提升本岛,加快拓展岛外,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岛外新城突出沿海湾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区。岛内城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稳步推进一批“三旧”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品位。
通过合理定位片区主体功能,从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比如,厦门岛内实施产业“退二进三”,抓好两岸金融中心、五缘湾、国际邮轮中心等片区开发建设,加强传统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与合理提升,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和城市魅力。岛外则是完善新载公共配套,积极拓展东部市级中心,提升产城融合度,营造优良的宜居宜业环境,促进形成集聚效益。
交通是城市生活的动脉,是一个城市保持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宜居城市的一个着力点。为此,一场加快推进海陆空以及信息通道互联互通的建设热潮在厦门掀起,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将大大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
不久前,用于挖掘厦门地铁1号线隧道的“成功号”第二台盾构机入地开挖,厦门地铁建设全面提速推进。这可谓是厦门城市转型最强劲的信号之一,表明厦门在全方位构筑连接对内对外的枢纽型、开放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同时,以公共交通优先引导城市交通发展,通过城市快速通道建设、交通组织完善和效率提升等系列“组合拳”,积极破解“交通难”,给市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2018年,厦门人将可通过地铁便捷出行。
编辑:zhaoai
相关阅读
评论:以“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详细】
罗华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宜居度框架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4月24日下午,亚洲园林大会暨第六届园冶高峰论坛---新型城镇化与宜居城市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教五楼成功举办。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专家组成员、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前副局长罗华端先生应邀出席,并用中文做全程报告,通过具体表单数据,解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宜居城市中心宜居度框架》。【详细】
绿色低碳:城市转型的“龙岗路径”
初夏时节,龙岗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内,湛蓝的天空下,草木青翠,流水潺潺,空气清新。三栋方形绿色建筑,那是低碳会展中心;丁山河桥边,低碳改造的旧厂房摇身变成“宜舍”“萃坊”;再往前走,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正在加紧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