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时评:守护文化遗产才能开创未来
抢救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指导河北正定古城保护工作、批示加强731遗址群修护、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保护和抢救文化遗产的身体力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觉,对全党全社会更是一种示范和倡导。珍视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我们才能把根留住、赢得未来。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从巍巍长城到苏州园林,从三坊七巷到传统村落,各类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见证与象征。
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文物事业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近年来,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大幅递增,一些重要文物得到抢救,文物保护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扎实成绩。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古建筑、搬来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导致“建设性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开创文物事业的新局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认识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擦亮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
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物留得住,也要让文物“活起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就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就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好地传承文化、凝聚精神。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汇众智、集众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为民族复兴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如何防止中国历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中千街一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理念和认识的高度真正将历史街区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自发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加以传承和发扬【详细】
官员被免职建园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遗产
园林是苏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园林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古代园林都是官员被贬官后回家建起来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详细】
自然和文化遗产当共同保护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明。当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或消失,文明就会随之尘封。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历史。【详细】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建设探讨
省级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是指以重要文化遗产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遴选,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突出公益性,开放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