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新加坡绿建十年的启示
中国幅员辽阔,强制推广难度非常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区其实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辅助以对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相关立法进行规范,加上绿色基金、贷款等经济激励,慢慢将成功经验全国推广。今年1月1日实行的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标准将从过去的引导,逐步扩大到强制,强制范围也要逐步扩大。但绿色建筑评定的“设计标识”类别依然存在。这就仍为绿建认证留下空子,大部分的开发商在取得了设计标识后,不再申请运营标识,“纸上谈绿”的情况因此难以根治。这一点可以参考新加坡Green Mark的认证程序,建设完成之后持续对建筑能耗进行跟踪,动态评定其绿色等级。
第二,对技术进行全盘平衡考虑,与本土国情结合。新加坡在绿建推广过程中最高的指挥原则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生态环境,技术和原料都要以此为最高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和开发商会在项目前期,对各个责任方进行“整体设计”,从立项、规划到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进行全盘平衡考虑。
中国可以借鉴的是,首先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绿建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机构专业性,注重对绿建人才的培养,实现整体作业和协调作业;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与地域现实的融合点,不能为绿色而绿色,正如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麟济所说,人性化才是真正的绿色。
第三,公众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为了让业主、开放商等了解绿色建筑对市场各方是互惠互利的,新加坡政府花费了很大时间和人力成本。
十年前,新加坡建设局刚刚推出Green Mark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时,开发商同样不买账。新加坡建设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和研究,用数据告诉开发商,那些获得认证的建筑,除了能节省大量成本之外,且商业价值有显著升高。
新加坡会用类似的案例,把权威机构的成本效益分析公之于众,一点一点教化,一步一步培养,最终形成了全社会对绿建的高度认同,大大刺激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责任意识氛围,大型开发商和公司机构都意识到履行绿色建筑标准之于社会的意义和之于自己的利益共生共长。
中国目前在绿建领域遭遇的问题,新加坡也曾经历过,但是新加坡政府在管理、学界在技术、公众在意识上的多方位努力为这个弹丸之国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道路。中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条捷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绿色建筑能在中国结出多大的果实还有赖于日积月累的功夫。
编辑:wangying
相关阅读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
汪怡嘉女士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园景观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国区景观设计副总监,致力于园林景观规划及设计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项目经验来自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及其它亚洲不同地区的项目。项目类型包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