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重生: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 守护“生命之源”
制组走进这里,沿途探访两岸的湿地,并希望与生活在湿地的生灵有一次亲密接触。
在距离县城60公里的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灵巧的林麝在树丛间跳跃奔跑。蒋本模是这个人工驯养野化基地的负责人,每天都要照顾300多只林麝和新出生的宝宝。陕西林麝繁育科研基地蒋本模:"林麝对海拔有要求,一般在1300米左右,还有一个当地的气候条件,要有吃的树叶,再一个水要方便,水的质量要适合它生长。"这个基地与中科院,陕西动物研究所有着长期科研合作,为今后林麝野外放归扩大野外种群做准备。
记者:"这是刚出生两三个小时的林麝宝宝,到晚上母林麝才会开给它们进行喂养。"
从宝鸡凤县中国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的源头出发,由北至南形成了一个个峡谷河流,河漫滩,江心洲,构成了整个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水潭,浅滩组成的山地河流和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构成的梯级植物群落,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56种陆生脊椎动物,167种鸟类,11种鱼类在这里共存,也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找到了生存的家园。凤县人工驯养野化的林麝从2009年的1500只,迅速壮大到现在的7000多只,数量在全国排第一。
管理员周建文三年前调到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每个月他都要上山寻查,及时了解源头的水质情况。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工程师周建文:"这种水质也达到了国家一类水的标准,也确保了沿线24个县区饮用水安全。"
过去,人们对嘉陵江无序开发,河道采砂,排放污染物相当普遍,为保护嘉陵江至长江上游水环境和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2009年,凤县申报了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同年底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规划建设期限7年,共划分湿地保护保育区,宣教展示区,生态休闲区,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六年多来,一共有25.6平方公里的湿地得到恢复,凤县城东的这块面积为8.1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区,就曾经是占用大片湿地的农田,今天,它再一次以湿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代巡护员,王磊曾经当过十几年伐木工。
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巡护员王磊:"一棵树从幼苗到长大,需要70多年,现在我的身份转变以后,才真正体会到一片湿地的形成需要更久。"嘉陵江沿岸的百姓也从湿地的馈赠中,获得发展的商机。大学生创业者付恒利用山间清澈的溪水,在凤县开办了一家大鲵生态养殖厂。凤县泓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付恒:"娃娃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水里面不能有泥沙,酸碱度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人工驯养的第三代大鲵一斤能卖到上百元,付恒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观,然而对他来说,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实现。
凤县泓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付恒:"我小的时候听爷爷奶奶们说过,这里有很多的野生娃娃鱼,但是迄今为止我没有见过。通过这几年人工养殖,我们的数量规模上升了,我们现在也在想,今后我们把部分娃娃鱼放回嘉陵江湿地,让这个物种一直延续下去。"奔腾不息的嘉陵江孕育了凤县两千多年的文明,凤县这座依江而生的城市,在滔滔江水的拍打中因此而富有。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努力,让嘉陵江湿地得以重生,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态家园。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