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土壤修复企业如何借技术突围?

2016-07-27 08:40:29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土壤修复市场‘蛋糕’很大,但是能‘切下来’的并不多。虽然目前我国从事环境修复的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但是真正做过项目、有业绩的企业并不多。这一市场的培育还需要过程。”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鼎实“)总工程师刘爽日前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委会区域沙龙(第三期)上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对土壤修复的日益重视和“土十条”等相关政策出台,不少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都看好这一市场。但是,企业如何积累技术?如何从工程实践中积累经验?还有哪些相关配套措施急需完善?在此次沙龙上,与会者一致表示,土壤修复除了需要相应标准,企业还希望能出台相应的监管规范和工程施工规范,同时,在技术储备上,要注重自身研发,一些技术和设备急需本土化。

  技术、技术,还是技术

  技术引进由于本土化不够,时常出现水土不服,难以满足国内土壤修复需求;单一的修复技术将向多元化的技术发展,修复模式将从土壤和地下水分开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

  如何让企业能在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得到良好发展一直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在2007年~2014年,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数量明显提高,其中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修复项目占到50%。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场地修复已经形成四大主流技术,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技术。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则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化学氧化、热解吸技术、气相抽提技术。

  由于我国土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上述技术主要是依赖国外引进。但是由于本土化不够,国外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时常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难以满足国内土壤修复需求。

  “现在国内没有哪家企业能说所应用的技术都是企业自己研发的。”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上还严重依赖国外。但土壤污染的治理和土壤修复是地域性非常明显的领域,南方的土壤治理方法到了北方就不适用,因此,国外技术的本土化非常关键。“正因如此,国外的许多环保巨头到我国开拓土壤修复市场时,大部分都选择了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表示,我国仅南北地域的季节差异就会对修复技术应用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南北方土壤条件存在差异,南方土壤pH值是5.0~6.0,北方则是8.5~9.5,在pH值为8.5~9.5的土壤中,铅和锌等元素几乎全部钝化,土壤中含量微乎其微,但是植物中这些重金属元素仍然超标。因此,如此多的差异就要求技术应用要因地制宜。

  同时,企业代表也就未来技术发展做出预测和展望。“单一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修复模式开始多元化。”刘爽表示,2007年,北京红狮涂料厂污染地块修复采用的是填埋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而在2011年北京化工二厂的土壤修复中,主要采用常温解吸和水泥窑协同处置;2013年北京焦化厂修复项目则采用低温热脱附和高温热脱附设备。而去年的浙江宁波农药厂项目,已经开始采用原位热解吸、异位间接热解吸、原位化学氧化等多种技术。

  刘爽还强调,除了技术复合化,修复模式将从土壤和地下水分开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比如北京化工二厂项目是土壤和地下水是分开治理,而到北京焦化厂项目时,已经采用“土水”共同治理的模式。

编辑:shangxiyu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上海最大的棕地治理项目遇到土壤修复问题

  老工业区要转型升级,要闯过哪些关?理念、规划、资金、腾地、招商【详细】

2016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出炉 18家利润过亿

由《中国花卉报》社开展的“全国2016年度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评选活动,于4月30日结束,共有58家企业上榜,18家单位净利润超亿元。日前,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及净利润过亿元单位排行榜揭晓。【详细】

苗木价格大跳水 安徽企业组团吆喝

春季是种植苗木花卉的旺季。近年来,苗木花卉市场持续低迷,我省诸多企业谋求抱团取暖。在合肥市苗木大县肥东县,政府、协会和企业共同搭台唱戏,开始向全国叫卖。 【详细】

北京市园林绿化企业建工会联合会

随着本市园林绿化任务不断加重,园林绿化企业逐年增加,截至去年底,本市已有相关企业851家,职工约15万人,其中65%以上都是农民工。此前,只有72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涉及2万余名职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