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的区域性棕地治理项目必须闯过土壤修复这一关
老工业区要转型升级,要闯过哪些关?理念、规划、资金、腾地、招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中间还横亘着艰难的一关“土壤修复”。
11月14日上海市政协开展“加强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年末视察,政协委员们赴普陀区桃浦地区,了解本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
“棕地对工业区转型是一项挑战,许多企业在选址时对土壤情况提出了严格要求。”上海市政协委员长期关注土壤修复问题,曾建议普查土地污染情况。
“棕地(Brownfield)”,是国际环境科学界对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这个词很形象———这片土地有利用价值,但又存在风险,所以不“白”不“黑”,需要调理。
普陀区桃浦地区就是这样一块“棕地”,这里曾是上海首批化工工业区之一。1954年,英雄金笔厂、上海橡胶厂、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上海油墨厂、上海香料总厂等享誉全国的工业企业在此诞生。工业建设成就经济发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如今,老工业区要实现转型,还须符合政府规章的要求。去年6月,上海市环保局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将土壤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土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该办法明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土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应组织完成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并向环保部门备案。经认定存在污染并需要治理修复的,应承担土壤环境修复的责任和费用,治理修复达到环保要求。
作为上海最大的区域性棕地治理项目,桃浦必须闯过土壤修复这一关。据介绍,在桃浦这个土壤污染治理“样本”中,普陀区政府先通过第三方专业调查,确定了“污染地图”,在详细调查基础上,科学制定处置方案。随后,广发“英雄帖”,拿出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并建立起实时监测和可追溯体系。
今年年内桃浦智创城将完成核心区4000亩土地收储,明年上半年4400亩土地收储全部完成。生态、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同步开展。今年预计可完成土壤治理量的83%、地下水治理量的71%。若交地顺利,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所有地块污染治理工作。
针对土壤修复过程,王红顺委员认为,土壤治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要分开。“这就跟医药分开是一样道理,设计方是按照调查来制定治理方案,要防治因自身利益而出现小病大治。”此外,土壤修复要设监理职务,并且对监理要建立终身信用档案。
陈琪委员建议,协调各部门建污染源数据库,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东方园林致力环保事业 还世界碧水蓝天
土壤污染严重,但同时市场需求也十分巨大。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这样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但相对巨大的市场空间,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却是凤毛麟角。【详细】
土壤修复“缺钱花” 各种模式谁最佳
当前资金问题是制约大面积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的瓶颈。从资金来源上来说,我国土壤修复可分为“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和“政府出资“三种模式,目前我国还是以政府投资模式为主;从土壤修复项目分配看,分为招投标模式和“修复+开发”模式;从企业参与土壤修复项目的操作模式看,目前主要为EPC模式、 BOT模式和PPP模式。【详细】
专家:土壤修复企业如何借技术突围?
“土壤修复市场‘蛋糕’很大,但是能‘切下来’的并不多。虽然目前我国从事环境修复的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但是真正做过项目、有业绩的企业并不多。这一市场的培育还需要过程。”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鼎实“)总工程师刘爽日前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委会区域沙龙(第三期)上如是说。 【详细】
土十条有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产业加速崛起
环保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政策层面的驱动。土壤修复这一环保子行业在政策方面继续向业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土壤修复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