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科学论断充分阐释了森林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强,农产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众多挑战,这是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紧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将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内容贯穿于强农、惠农、兴农、助农、富农5大任务中。在“创新强农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中,提出了壮大特色农林产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在“协调惠农促进农业均衡发展”中,提出了发展生态休闲行业、建设森林景区;在“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中,提出了加强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开展荒漠化治理;在“开放助农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中,提出了加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木材加工产业;在“共享富农增进民生福祉”中,提出了开展精准生态扶贫脱贫、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规划》是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林业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遵循。林茂才能粮丰,贯彻实施好《规划》是林业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围绕推进落实《规划》,“十三五”期间,林业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森林、湿地的保护治理。对符合退耕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沙化严重耕地、石漠化严重耕地和1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耕地实行退耕造林,完成退耕还林任务534万公顷。通过扩大耕地周边湿地面积,修复退化湿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调蓄、补充地下水、防灾减灾等生态功效,使农田周边水污染得到治理,土壤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等得到抑制和改善,完成退耕还湿10万公顷。
推进防沙治沙和石漠化防治。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合理调配生态用水,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固定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坚持乔、灌、草结合,坚持防风治沙措施与节水技术的结合,提高防沙治沙的效果。同时,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及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营造林建设295万公顷、工程固沙18万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建设与保护195万公顷,依法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开展封禁保护200万公顷。
开展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以全国粮食主产省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建设区域,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平原农区体系综合功能,配合农业部门开展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完成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350万公顷。
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180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2450万吨。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各类林业旅游景区数量达到9000处,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处。
推进生态扶贫。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补偿脱贫,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防火专业队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直接增加参与林业建设的贫困人口收入,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未来5年,安排生态护林员20万名。鼓励引导贫困农民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生物治理。对于重金属严重超标的耕地,通过栽植吸附富集能力较强的树种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同时,在矿山和耕地之间,以及污染耕地与未污染耕地之间,建立生态防护隔离带,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扩散,降低耕地污染风险。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