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特色小镇寻动能

2017-01-11 09:19:26         来源:科学网     浏览次数:

  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茅台、横店、普罗旺斯、格林威治……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同为特色小镇,或工业、或文娱、或休闲、或基金。它们的特质不同,但都能找准自身产业定位,并挖掘人文底蕴、生态禀赋,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农村到城市,中间有个镇。在多项政策红利支持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当下焦点。专家认为,把小(城)镇的特色做精做强,应在差异定位中开阔大视野,在细分领域中构建大产业,在错位发展中形成大格局。

  应运而生各具特色

  “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这是古北口,一个很多北京人都听过的小镇。镇如其名,古道、京北、咽口,传统村落保留了历史的韵味。近年来,古北水镇、汤泉香谷、香草园等休闲旅游项目相继落地,又不失时代风范。

  就在上个月,古北口镇社保所举办了2016年古北口镇职业技能培训班,为村民们传授制作面点及菜肴的技艺。因为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古北口镇又将迎来一批批来访的游客。

  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是其中之一。

  而在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已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表示,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像古北口镇一样,很多地方以旅游业为切入点发展特色小镇。实际上,特色小镇的特色担当远不止如此,科技小镇、金融小镇、商业小镇、文化小镇等也找准定位,顺势而起。

  在这些小镇上,各类专业的产业要素高度集聚,形成了颇具优势的竞争力。如127个特色小镇之一的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是有名的“制帽之乡”。李哥庄镇党委书记刘瑛曾说,“我们生产的帽子足够全国每人一顶”。

  特色小镇得到各地“一呼百应”,“客观方面来看,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社会资本参与小规模土地开发具有更多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条件。从政策层面上来看,特色小镇发展跟城镇化、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而成为各类政策集中支持的一个‘黄金结合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撰文道。

  冷静思考协作发展

  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镇无疑是眼下的热点。“国内特色小镇的兴起和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方向,但这时候恰恰需要冷静的思考。”冯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某些地方在建特色小镇时已经出现一些苗头:一哄而上、定位雷同、形象工程、圈地盖房子、好经念歪。”冯奎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神”与“魂”。

  根据《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盲目规划、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形成新的“面子工程”与资源浪费,无所助益。找准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现有物理空间上拓展延伸,赋予其创新空间,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特色小镇才能迈出第一步。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别让特色小镇伤了群众

  近日,笔者下乡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调研,听到几名农民对此颇有微词。一位群众指着刚拆掉的房屋气愤地说:【详细】

无品质支撑的特色小镇还能“火”几年?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 31.6%。【详细】

特色小镇需要“减负”再出发

  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