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中国公园城市前路美好

2018-11-27 14:21:15    作者:子月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提出:要规划好建设好天府新区,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随后,“公园城市”被写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成都市明确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成立了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而在全国多个城市和高校,陆续举办了关于“公园城市”的研讨,“公园城市”一时成为一个热门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园城市”,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未来?为什么我们要建设“公园城市”,又该怎样从国内外吸取经验,去建设“公园城市”?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天府新区城市设计效果图

  公园城市并非“公园”和“城市”简单叠加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不少城市可称公园城市,比如2017年5月,中国风景园林网组织的赴英国景观专业考察交流团考察的谢菲尔德市,就是一个公园城市。该市有多样的生态环境,将市区、林地、农耕、湿地、草地、淡水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市内共有200多万棵树木、70处林地、83个公园,加上著名的山顶区国家公园和广阔的水域,全市有大约61%的面积为绿地,是全欧洲最绿色的城市。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英国谢菲尔德韦斯顿公园

  不过,城市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公园城市非一个已存在的学术名词,属于一个新的城市理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看来, “公园城市”不应该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公”“园”“城”“市”四个字的含义总和。“公”代表公共性,设施要开放给大众,让百姓受益;“园”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城”对应人居与生活;“市”对应的则是产业经济活动。他将“公园城市”总的概括为“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著名景观专家刘滨谊认为,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财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城市发展从重建筑向重人居环境转变。公园城市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理想人居环境不懈追求的产物,集人间仙境的风景园林、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共荣共享的理想梦想于一身,内涵接近理想人居环境,建设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需要集中各个行业智慧的集体行动。

  总而言之,当今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一大进步正是把公园融入城市当中。公园城市既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也对我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中国公园城市前路美好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纽约中央公园——超大型公园解决城市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的出现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城市公园,打造公共的、休憩、健康、生活环境,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就是希望在高密度的城市区域,通过特别大尺度的公园建设来解决城市环境的问题。

  坐落在曼哈顿岛上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建于1856年,占地达340万平米(约5000多亩),是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公园内主要景点有中央公园动物园、草原、喷泉、眺望台城堡等,还有草莓园、小森林、湖、庭院、运动场、美术馆等。

  今天的纽约已经是超级大都市,但在以前很长的时间内,长跨51个街区,宽跨3个街区的中央公园,占整个曼哈顿岛面积的十几分之一,这一个超大型公园几乎就让纽约成了“公园城市”。 如今,纽约中央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地,更是世界各地旅游者喜爱的旅游胜地,每年游览人数达到2500多万。

  虽然在新世纪以后,公园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多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公园系统思想建立起来,但纽约中央公园“公”的本质一直没变,这座大型城市公园不但成为城市的绿色地标,其普惠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更塑造着平等、开放、包容、共享的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座花园中的城市,其实也就是一座公园城市。新加坡国土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几百万人口,却拥有34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上世纪60年代建国之初,新加坡提出“花园城市”的概念,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展开城市绿化运动。70-80年代,政府主动规划开发各类公园,并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将 “花园城市”上升至国家战略。90年代,开始建设全岛公园网络连道系统,实施“绿色和蓝色规划”,将城市绿道和水流河道相连。进入21世纪,新加坡正在从“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过渡,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和街景美观,让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有机融合。

  新加坡“花园城市”理念的实践者、“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透露,新加坡虽然被誉为花园城市,但其实种植更多的是草和树。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树木种植,除非是保留的历史传统建筑会有一些例外。他认为,现在的“公园城市”提法比 “花园城市”更好。在他看来,公园城市的载体是“园”,关键在“公”,建设公园城市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开放型、可达性、亲民性的公园体系,打造人人向往的人居环境。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人与城的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成都探索

  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地理落差最大超过5000米,造就了世界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全球最大的盆景”之称,并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这样一座城市,有着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条件。过去的一年,成都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规划理念,从乡村绿道到“城市绿心”,从空间结构调整到产业布局优化,加快探索公园城市建设。

  首先,按照《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成都要构建一个由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化环境组成的全域公园体系。

  然后,还要将结合山川水系、通风廊道和重要节点视线廊道,建设各类城市公园,并与外围生态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城市公园体系,并因山就势依托地形特征,依托锦江、岷江等主要河流建设系列湖泊湿地和城市公园。

  另外,还结合城乡交通和水系脉络,构筑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绿道系统,串联城乡空间,融合城乡功能,彰显乡村文化,实现城乡统筹模式升级发展,努力让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人与城的和谐统一。

  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成都构筑公园城市的“五大路径”和“12项策略”构想被首次透露。按照这些思路,成都将形成大气秀丽、生态宜居的城市形态,蜀风雅韵、优雅时尚的城市文化,以及舒服安逸、简约低碳的城市魅力。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成都南湖公园

  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引起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广泛热议,并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方面对公园城市理念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理解和阐发。2018年11月,四川省发文支持成都先行先试公园城市建设。成都还针对公园城市的内涵要求开展了系列工作,包括搭建专家智库、成立公园城市研究院以及开展多领域的理论研究等等。

  不仅成都,全国多个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并进行了积极实践。如广东江门市2015年初就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今天已建成916个各类公园,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的全市域公园体系。海南省三亚市将湿地、绿道、公园串连成旅游平台,启动国家湿地公园城市申请工作。江苏省扬州市已建成各类免费开放生态休闲公园294个,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绿地格局。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扬州荷花池公园

  在今年7月于秦皇岛市召开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亚洲园林协会副主席卢耀如提出建议,秦皇岛未来可以建设成一个公园城市。他提出,公园城市建设应该综合体现在生态良好、山青水绿、少污染、景观怡人、有创新能力、和谐自然等六个方面。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今天,成都等许多中国城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可谓正当其时,前景大好。未来的中国城市,将是融地域、利益、价值、生命于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公园将是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园城市的理念将会很好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让城市实现经济繁荣、人文丰富、社会和谐、生态平衡。

引领城市未来,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前路美好

▲秦皇岛园博园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廖秋林:公园城市革命与在地化试验探索

  2018年11月1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园林分会隆重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文楼举行,分会主题为【详细】

四川公园城市建设试点 支持成都先行先试

  我省(四川)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近日,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拟支持成都先行先试公园城市建设;在成都以外的市州再遴选3-4个城市、6-7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