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理论研究 |
|
普陀山景区卫生死角清理的几点思考
日期:2008-03-31 来源:浙江普陀山管委会 作者: 我要评论()
“海天佛国”普陀山不仅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享誉中外,而且整洁优美的景区旅游环境在海内外也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近年来,普陀山管委会和卫生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加强日常道路清扫、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作,并通过实施重点景区环卫设施升级换代、生活垃圾出山工程、门前卫生三包制度等措施,致使景区环境卫生在年游客量10%以上增长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整洁标准,不仅先后荣获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级卫生山等殊荣,ISO14000国家风景名胜区等称号,还年年在舟山市环境卫生考核中名列第一。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景区内有时仍存在一些卫生死角,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如何清理景区卫生死角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概况 普陀山的卫生死角主要分布在寺院、分散居民居住地、暂住人口密集区和建筑工地(棚)等区域,具体如大乘庵周边,观音洞、善财洞、梵音洞、梅福庵原垃圾倾倒地等处,中山菜地、桔园等,这些地方虽多次清理,但屡清屡积现象依然存在,且日渐严重。卫生死角的存在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旅游环境环境,需要加以重视。 二、存在原因 分析卫生死角存在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条件限制。以上卫生死角区域大多位置偏远、山路难行,生活垃圾难以进行收集,造成了垃圾的随意倾倒,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垃圾堆埋场,有些人在倾倒中甚至专找难以发现的偏僻角落,使得垃圾发现难、处理难,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死角;二是有些居民环保意识不强。上述卫生死角存在区域中以外来人口、无固定职业、老年人为主,普遍卫生习惯较差,随手扔垃圾、任意倒垃圾已经形成习惯。同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有关学习教育很难进行,造成了教育盲区;三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漏洞。随着普陀山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个别本地人大局观念不强,加上对景区内的菜地和桔园改造一时难以实现,致使生活垃圾集存于此;四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两部法规已正式实施,但法规内容过于笼统,对破坏景区环境卫生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使有些单位和个人觉得无关紧要,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使卫生死角时有回潮。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治理。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体,结合全员教育培训年、提高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等活动,大力宣讲环境卫生,引导人们克服陋习、陋规,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志愿者,深入上述产生垃圾死角区域,采用发资料、个别讲解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教育,以求达到良好的成效。 二是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加强环卫监管。针对不自觉的个别单位或个人,在加强督促检查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对这部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全山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管理之中。同时,制定出台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行政执法分局要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景区景容景貌整洁、美观。 三是完善各项法规条例,落实制度长效机制。在实施“门前三包”制度的基础上,将卫生保洁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加强对寺院生活垃圾的管理,让僧尼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卫生的行列中,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自觉到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先治理后包干的方法,在那些已经形成死角的地方加大管理力度,先清理后绿化;对那些屡次违法倾倒垃圾的人要加大处罚力度,采用强制措施;对偏远、稀散的地方,要增加环卫设施和人手,确保生活垃圾收得到、运得出。广泛征收环保志愿者,定期进行义务劳动,清理白色垃圾,从源头上堵住污染,使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除。 四是继续向公众发放公益环保袋。去年,管委会向来山香游客发放了一批公益环保袋,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景区卫生死角明显减少。今年应以推崇绿色奥运为主旨,倡导广大市民树立环保理念,加大环卫投入,继续向来山香游客发放公益环保袋,努力从改变身边的小习惯做起,积极支持和宣传国家有关环保政策,自觉担负起支持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责任,并用自身的行动感染他人,唤起更多人对搞好景区环境卫生的重视,推进普陀山创建文明景区和生态景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