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人物访谈 |
|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将长沙建成生态文明的宜居城市
日期:2008-11-06 来源:红网 作者:赵晶 我要评论()
9月1日,张剑飞在橘子洲望江亭考察时询问游客有关情况。图/记者殷建军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2日,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率长沙市政府代表团出席在美国硅谷圣荷塞市举行的“2008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讨暨长沙(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接会”。张剑飞还率团考察学习了旧金山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拜访了思科、惠普等知名企业。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率长沙市政府代表团赴欧美考察的张剑飞一行在巴黎拜会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公司,表达了希望法国液化空气项目尽早落户长沙的意愿。 数天内横跨欧美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液化空气项目,这些看似孤立的词,正契合了长沙建设文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脚步。 今年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为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日前,张剑飞在长沙环保工作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 长沙如何培育生态文化?如何实现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11月4日,本报记者专题采访了张剑飞市长。 今天和我们孩提时代比,已少了许多鸟语花香 潇湘晨报:长沙为什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 张剑飞:人类是自然之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人类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共存共处。我们的祖先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倡导生态文明。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便已有生态思想的萌芽。《逸周书》记载:“家之禁,寿三月,山林不登斧斤。”意思是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不许砍伐。两千多年前商鞅更提出了有关城市生态的思想。正是这些循环生息、自我调节、永续利用的朴素思想,逐步演变为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形态,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分绵延传承到今天。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人与自然的和谐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正如生态学创始人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描述的那样:现代人由于滥用DDT和其它杀虫剂,已经伤害了许多生命,严重地改变了自然生态。人类再不节制,未来的春天将不再有鸟语花香、热闹缤纷,而是一片死寂与静肃。如果把今天和我们孩提时代比,已经少了许多鸟语花香,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 长沙的环境质量正进一步改善 潇湘晨报:“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共识。请你谈谈长沙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张剑飞:党的十七大更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放在了同等重要的高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长沙提出了建设文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今年以来,我们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今年1-9月,长沙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0.51%,其中7-9月份优良率达100%,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家园山绿、水清、天蓝! 潇湘晨报: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首要任务是什么? 张剑飞:美国著名学者芭芭拉·沃德和勒内·杜博斯曾提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经济做支撑,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一是要积极抢抓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新机遇,大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一方面,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园区。另一方面,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少排放乃至零排放的目的,千方百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那些沿袭传统增长方式不变、不顾环境代价的企业,采取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二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金霞物流保税中心和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深度融合。发挥文化名城品牌优势和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综合实力。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建立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引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加快生态环保项目的产业化。 自觉做“大自然的守法公民” 潇湘晨报: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文化是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精神支持。长沙如何培育生态文化? 张剑飞:生态文化是城市的根,一个高度文明的生态之城必须具有浓厚的生态文化。一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从娃娃抓起,将生态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再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创建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使生态文明家喻户晓,自觉做“大自然的守法公民”。二是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全市人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理念,让关爱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珍惜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步。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保护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理念,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观、政绩观,深刻认识“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创造财富,保护生态也是政绩,破坏生态就是犯罪。三是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理念。从领导带头,从机关做起,引导全市人民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节约是最重要的环保,也是最便宜的环保”、“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的观念,把节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自觉追求,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从请客点菜不浪费等事做起。城市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不贪大求洋,按照适度的原则,不修没有亲近感的宽马路、大广场,实现城市土地的最佳配置。比如节约用水,北京的三口之家平均一个月消耗12立方米左右的水,但长沙每个家庭要消耗16-18立方米,如果长沙每个家庭每月节约3立方米,那么一个月至少可以节约300万立方米水。 城市建设坚持“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 潇湘晨报:长沙“山水洲城”的自然风貌得天独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有,这也是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生态基础。长沙将如何进一步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 张剑飞: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一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协调,把自然引入城市,创造充分利用和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又具有自然和田园之美的理想家园。强化城市生态屏障,形成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一江两岸”沿江风光带为生态主轴,以烈士公园、南郊公园、植物园及天心生态新城等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二是十分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城市建设坚持“不破坏山水风貌”、“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彻底摒弃过去“七通一平”的理念,尽量依山傍势,确保城市建设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特别是对橘子洲、岳麓山改造提质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宁可建设速度慢一点,也不能留下永久的遗憾,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品工程。三是切实保护水资源。城市因水而起,水因城致盛。长沙拥有湘江、浏阳河、沩水河等十条河流。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长沙因湘江而更富魅力。要用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湘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湘江,进一步延伸湘江风光带,使“一江两岸”真正成为长沙的形象标志。同时,注重浏阳河、圭塘河、捞刀河等河流的保护,确保长沙的水质安全。 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 潇湘晨报:刚才你就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愿景。请问如何保障这些设想和规划的实现呢? 张剑飞: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确保生态文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运用行政手段。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环保责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奖惩机制,严格实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在大河西先导区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排污交易市场化。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奖惩型补偿办法。逐步探索破坏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经济赔偿实施办法。凡是基建施工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的,由建设项目业主按建筑面积或占地面积缴纳大气环境资源补偿费。这就意味着,谁污染谁应该付出代价,再也不能够无代价地向大自然索取。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生态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全面加强环保监督,实行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建立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环保工作制度、区域环保评价和审计制度。评价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确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这些制度创新就是要使环境保护变成自觉行为。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