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就地还是异地?灾后重建方式引出分歧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评论:就地还是异地?灾后重建方式引出分歧
日期:2008-05-2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谢丽佳   我要评论()



  汶川地震后的救灾工作开始步入重建阶段,是就地重建还是异地重建,这个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争论。

  就地重建或就近重建

  “作为城市设计与规划学者,我对目前大量异地重建的建议深感困惑。”中国经济名家讲坛副理事长李开发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专家提出要移居多少万人到其他省份,难度很大,而且有失系统平衡与地区平衡。

  他指出,综合考虑未来地质灾害地震周期与影响,不要轻言迁移。

  从地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看,能量的积聚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从过去的一个周期来看,也就是距离1933年四川发生地震,已经有75年。下一个周期是多少,现在无法预测。但一般情况下可参考上一个周期来评估。

  而且,下一次大震会有多大能量?随着建筑质量的提高与防范能力的加强,最有可能的是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会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不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此外,汶川地区已经承载了几百万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人们抚老养幼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的人口多少实际上反映了这片土地资源的供养能力。迁移人口,迁入地区要承担极大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迁出的人会有长期的不适应,不在完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迁移的经济问题,长时间不适应以及民族、地区、风俗、社会生态等诸多问题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需要充分评估。

  还有一点,重建一个城市巨大的交通网络工程极为艰巨,不能轻易再铺摊子;而且重建新城占用土地动辄数十平方公里,有的是上百平方公里,如果以20平方公里计算一个县城,一个城市就要占用3万亩土地,一个乡镇也常常要占用3000亩左右土地。各种路网、各种水电管网等投入也十分巨大。

  “我的意见是就地重建和就近重建相结合。”李开发表示,经过专家勘察、地质勘探,废墟及周边没有出现巨大断裂带的,原则上均应就地重建。

  地形地质条件容易造成地质灾害,且经过工程努力不能达到改善目标的;难以组织完善的交通道路网络,即主要通路经常可能出现地质灾害影响的;所在地区资源供养能力相对较弱,不足以承担一定数量人口的供养能力的,这些地方可以异地重建。

  而异地重建应当尽量就近重建。村庄重建与乡镇重建,原则在县域范围内组织布局。在安排人口及组织产业方面,不要突破原地区或地级市范围。在操作时可对现有的行政区域或辖区重新调整或布局。

  李开发认为,要根据资源供养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确定城市或乡镇人口安排、城市的性质定位、人口的产业依托、就业方向。这样,城市规模,景观设计、风格引导、城市容量等相关指标可以科学确定。

  建设一个城市是极为慎重的过程。规划非常复杂,工作量很大,不能在时间上过度缩短,要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与深入评估,以保证规划质量。

  异地重建

  “就地重建的风险和成本太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研究中心的主任牛凤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汶川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如果就地重建,除了城市重建成本,也要支付未来地震高发区带来的风险成本,避灾是理性选择。

  由于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目前人口密度较大,恐难以容纳移民,可以考虑向四川省以外的地区进行迁移。

  他向记者指出,他所主张的异地重建并非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不一定是集中移民。比如有的家庭可能不愿意再居住在原地区以躲避地震风险,会通过投靠亲友等方式来进行迁移;年轻务工人员通过在外地就业移居……

  因此,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以家庭为单位,青年务工人员异地工作、中小学生异地学习等形式为主导的迁移。

  而这种异地重建方式需要政府进行组织、主导,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比如给予灾民所迁入城市的户籍,让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可以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住廉租房,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

  他认为,与其花更多的钱进行原地重建,不如把一部分精力、资金用来切实解决灾民异地安置的问题。从社会成本、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异地安置更合理。

  “当然,汶川肯定不会成无人区,仍然会有部分人愿意继续生活在当地。”牛凤瑞指出,应尊重当地居民的迁徙意愿,给灾民自主选择权。愿意留在原地居住的灾民,政府通过各种扶持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事实上,移出部分人群,当地重建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而且,人口密度减小也有利于当地生态的修复。

  中国以往历史上发生灾难过后,由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国力,异地迁移都是社会自发流动,没有政府来组织。如今我国财力强大,可以由政府来主导,以地震为契机重新进行我国的人口布局。

  “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建设过渡房,过渡房可用的时间很长。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来研究、探索重建模式。”牛凤瑞表示,异地重建只是自己的初步想法,真正详细、科学的方案还是要在灾区进行实地调研后才能得出。他呼吁各界人士一同为灾后重建献计献策。

  以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两位专家均希望通过本报表示,愿意为灾区的重建工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