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庙之殇:浩劫催生文物灾难预案(图)_Page2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遗产要闻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二王庙之殇:浩劫催生文物灾难预案(图)
日期:2008-05-2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地震中,四川近半重点文物受损,但两千年都江堰却屹立不倒

    现代人要求新建筑防震,却忽视了古建筑

    “这么多年来留在庙里的各种匾额、照壁,全毁了,很多还是各朝皇帝的御笔。”刘宗因说。二王庙最早是纪念蜀主杜字的望帝祠,大约在1500年前的齐建武时,由益州刺史刘季连迁望帝至郫县,“望帝祠”就成了专祀李冰父子的“崇德庙”。其间名称几经变迁,主体建筑也几经毁建,最后形成震前格局。

    庙内最早的建筑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已年近花甲的邹理惠是道观的当家,记者看到她时,她正费劲地从瓦砾堆里翻寻文物。

    在正殿门前,一面书着“二王庙”三个大字的巨匾躺在地上,它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但是上面已经遍布沙尘。在三官殿外,李冰威震天下传颂千古的治水六字诀,本来紧嵌墙上的照壁“深淘滩,低作堰”被震成无数碎片,一片片地横于地上。

    这是昨天刘宗因带着部队官兵挖出来的。“我们这就10来个人,根本没力气挖开废墟找文物。”从5月18日起,一支铁军开进庙内,但是由于灾区救援的任务非常重,官兵不能长驻此地,因此暂时只能采取庙内道士先行寻找,再向部队求助的方式抢救。

    “最怕有人来打这些文物的主意。”邹理惠对在庙区内活动的任何陌生人都保持十二分的警惕,随时上前盘问。大地震把庙区的围墙全都震毁了,如今庙区是毫无遮拦地暴露于山麓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摸索进入。

    庙内人员伤亡不重,除了一名道士重伤至今住院外,其他人均逃过一劫。但是那种恐慌并未散去。

    修复方案需二三年论证

    在建筑上,二王庙本来是一个很优美的设计。6000多平方米的楼堂殿阁集中于一条狭窄石梯的两旁,形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幔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景象。其间巧妙利用围墙、照壁和保坎的衬护,层次丰富又幽深秀美。

    然而设计者肯定没想到,这种布局正是其不堪一击的因素之一。“处于山体滑坡地段,这正是其最大隐患”,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卞再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文物局专家前日在考察该地损毁情况时,倾向主张就地重建,但是恢复重建的方案必须非常谨慎。“首先要花很大的力气先治理好山体滑坡的状况,然后再提重建。”

    他告诉记者,这次地震暴露出该地的松软地基。“虽然是花岗岩地带,但是这种花岗岩是一种很特殊的花岗岩,结构是砂石,非常疏松,不紧密。”

    然而重建之路显然很漫长。记者发现,庙内绝大部分建筑都已完全坍塌。很多“地基都塌了”。卞再斌承认,国家文物局专家也表示,这些垮塌的古建筑基本上是无法修复的,只能重建。“修复二王庙,首先要对现有的废墟进行清场,并加固堡坎;其次是要治理滑坡等;最后要有一个经过专家论证的修复方案。这个过程至少要两三年。”

   都江堰“世遗”名号不会失

    “万幸的是都江堰还在。”几乎每个都江堰人都跟记者说这样一句话,有22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住了地震灾难的考验。

    据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介绍,强烈的地震给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了一定损害,造成都江堰渠首鱼嘴开裂、地下控制室沉陷、启闭机大梁移位和破裂、沙黑总河堤岸沉陷等。但这些都不是对都江堰的根本性损害。

    经过连夜抢修,5月13日下午内江灌区的生活、工业生产供水基本恢复,沙黑总河也于5月17日上午恢复通水。目前抢险工作基本完成,都江堰灌区初步具备临时输水条件,已恢复输水,并恢复灌溉面积1030万亩。

    眼见水利工程纪念性建筑的二王庙之殇,以及附近一片人文景观的受损,让外媒一度发出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名号是否会失去的疑问。对此,卞再斌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傲立就是最好的“定心丸”。“作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本身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附属文物的损毁让我们痛心,但是还不至于使其失去文化遗产名号的程度。”

    中国国家文物局也明确表示,这项世界文化遗产不会被除名。“就像一个人穿的衣服破了,那不能说这个人就会死掉一样的道理。”卞再斌说。

    脆弱的木结构其实最防震

    “当然,这种心痛还是很剧烈的。”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物保护的专家,卞再斌从切身之痛中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倒塌的古建筑大多数是砖木和砖混结构,这些都是民国以后,对这些建筑进行不断修复过程中加入的。”卞再斌认为,这些修复工作不仅没有对古建筑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相反还降低了其抗震能力。

    青城山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就在旁边,也属于山体滑坡地段,但是损毁要轻得多。因为区内基本上是传统的木建筑,榫卯结构,非常有抗震力。这启示我们,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不要随意改变其原有结构和材料,必须尊重古人的建筑智慧。算是这次灾难给我们的一个教训。他感慨地说。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以及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等特性,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地震损失。

    广东省文史馆史学院院长、著名文博专家黄淼章非常赞成这一点。“看起来脆弱的木结构其实最防震,但是过去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

    “另一点是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都江堰就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而屹立千年的最好例子。”卞再斌表示,他在跟随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文景观存在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古建筑荷载不能过重,庙宇建筑本来就应该保持一层结构,但是不少景区为了增加旅游资源,不惜改变原有结构一再加盖,并用水泥、钢筋等现代材料来取代,这也大大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风险。”

    浩劫催生文物灾难预案

    “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损失巨大。”参与考察本次巴蜀文物之殇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用这样的话来表达内心的焦灼。

    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地震灾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阿坝羌藏族自治州14个地区共39个县、市,涉及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都江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4处,另外包括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藏、羌碉楼与村寨,共计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处。和二王庙一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同样全部垮塌;绵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古建筑、理县桃坪羌寨局部垮塌。此外,四川省馆藏文物损失1800余件,其中,有珍贵文物(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51件,另外部分文物尚未鉴定。

    受到浩劫的还不仅仅是四川。“地震给文化遗产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除了四川以外,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带队的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调查组,正陆续在陕西、甘肃等地对灾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管单位和博物馆受损情况进行实地查勘。他预计,这个查勘最少需要三周的时间。

    “除了对天灾难抗的无奈之外,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很多。”卞再斌表示,“假如我们在保存文物的时候能够对潜在的灾难多一些预判;假如我们能够在文物场馆建筑时多考虑一些抗震设计;加入对这些古建筑有更多的保护,也许能减低悲剧的惨烈。”据悉,对于重大灾害的文物保护应急预案,有关部门会同一批专家正在紧急讨论和制定当中。

    文物是人类宝贵遗产,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当一部分专家对文物存在的隐患感到忧心忡忡。国外也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如日本国内的博物馆陈列柜都具有防震功能,一些处在地震频发地带上的文物建筑,整体进行防震设计。还有专家提出,现代人对新建筑有防震要求,也应对古建筑有防震要求。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