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侧记
地处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市区离塔克拉玛干沙漠仅70公里,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达-2700毫米。尽管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新疆库尔勒市仍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据库尔勒市园林局局长沈俊刚介绍,“创园”成功主要得益于三大举措的顺利实施。
本土与外地植物相结合
沈俊刚表示,适用的绿化植物非常有限一直是西部绿化最棘手的问题,为此,以乡土树种为骨架,外引树种为补充,花灌木为点缀的多样化旱生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在库尔勒确立。胡杨在新疆被称为“英雄树”,适应性极强,不但被广泛应用于生态造林工程,也是美化广场、公园等绿地的重要材料。它和旱柳、园冠榆、小叶白蜡等乡土植物占据当地城市绿化植物总量的70%以上。
另外,每年园林科研部门都从辽宁、河南、陕西等地引进各类苗木,进行适应性观测研究,挑选适生品种加大引种推广力度,目前国槐、香花槐、皂角、侧柏、丁香等已在当地绿化中占据一定比例。
滴灌节水领衔科技兴绿
除了缺乏植物材料,缺水也是阻碍库尔勒绿化发展的一大因素,为此园林工作者想过很多办法,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效果最好。沈俊刚告诉记者,1998年,在引进先进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研究设计了一套滴灌造林技术和规范标准,不但节水率达60%到70%,管理成本也下降了70%到80%。新技术较强的排盐、排碱和减少土壤板结的功效也大大地提高了植物成活率。
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库尔勒对全市绿化供水管网进行了合理化布局,生产绿地大量利用中水灌溉,既提高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据统计,该市利用中水灌溉每年节省化肥近百吨,节省肥料投资20万元。
多渠道融资做后盾
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库尔勒的绿化资金并不多,但从1999年至今,该市已投入绿化资金3.2亿元。沈俊刚说,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当地采取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管理的办法,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当地知名的孔雀公园就由政府提供土地,民营公司投资兴建并负责后期管理,开园7年运作得很成功。另一方面,动员驻库石油、铁路等部门投资绿化建设。塔里木石油指挥部投资3500万元在2004年建成了孔雀河南岸绿化工程,目前投资2亿元的孔雀河风景旅游带第二期工程已开工。
现在库尔勒不但有较为完善的绿化相关法规,成立了绿化执法队伍,使护绿工作走上法制道路。园林部门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该市还将每年3月12日至4月12日定为绿化宣传月,组织各种宣传活动,使植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