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
专家:通盘考虑重建规划 鼓励自救恢复生产
日期:2008-06-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方烨 李佳鹏 我要评论()
编者按:“5·12”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承受了重大损失。然而生活还要继续,震后如何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是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专家,他们从各自研究的不同领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华如兴:农业重建要坚持两手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认为,抗震救灾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农业生产。这首先要认真做好灾情调研、灾害评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继续跟踪灾情发展,进一步了解受灾地区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受灾情况,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应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后续影响。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关键时节,要切实安排好非灾区农业生产,继续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推动养殖业稳定发展,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努力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服务大局。 华如兴说,灾害的影响考验我们恢复生产的能力,考验我们应急、应变以及服务能力。有如下问题应予以关注: 有关龙头企业是否能够以收购存活畜禽的方式来帮助农民救灾?有关饲料企业是否可以向有条件继续饲养的农户赊销饲料救灾?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否可以及时传递灾区产销信息并组织购销?灾区的夏季粮油作物已到了收获季节,其他农区能否组织一些服务队到地震灾区帮助抢收抢种?还有,为了保证今年全国夏粮丰产丰收,以实际行动抗震救灾,农业部已组织了大量的跨区机收队伍,目前已陆续南下展开机收作业,而今年的柴油供应是关键所在,有关机构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否加班加点组织生产支援灾区的加工农产品? 另外,对于山区农村人民的生活,华如兴建议:深山区人口宜由当地政府安排,迁往宜生活的地方;震区山区本来山清水秀、风土浓重,已大力发展旅游,今后仍应坚持,并且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展;准备移址重建的村镇,要特别注意选址问题。并且,宜建低层建筑;杜绝坡大的田地耕作,加强水土保护;评估、整顿山区的小水电建设。 冯春安:企业恢复生产更要靠自救 “现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经营项目、规模如果不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或经济安全,国家会相应的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给一些政策扶持,但是更主要的还是要靠企业自救。”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春安这样告诉记者。 冯春安说,地震造成的情况十分复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地震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那就应该考虑重新选址建设,那就是再创业的过程,也就谈不上自救。但是如果企业在震后主要竞争核心依然保存或基本保存,那么应该优先予以恢复,比如说企业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资料,生产设备等,应尽可能的恢复。 在此他特别强调:“先救人是更重要的原则,如果企业还能维持,应该首先恢复原有职工的工作,保证职工的生活。” 冯春安认为,如果原本就是一家优质企业,现在其核心竞争力也还在,地震就不会给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为企业的许多资金原本就流动在外,包括其它企业的欠款和银行存款等,可以作为下一阶段建设的启动资金。 另外,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生产所需资金本来规模就不大,如果能够贷到款,就可以比较快的恢复生产。 企业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人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才能够保证,其它的都相对好说。在这方面,政府也应该予以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奔灾区企业。”冯春安说。 至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以及具有公益性质的企业,如医院、学校,则更主要的是要靠国家出钱出力予以恢复。对这些企业,冯春安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优惠贷款和创业基金,进行大力扶持。 杨保军:重建规划重点考虑安全、可持续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告诉记者,目前有关灾区的规划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他们的院领导已经带了20多名同志前往灾区开展具体工作。他指出,真正的重建家园要依据规划,临时过渡安置只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当务之急,对一个地区的重建、复兴还需要统筹考虑,尤其要考虑这个地区的安全性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正在开展第一步工作,即统筹考虑这一地区将来的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问题,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城市规划,而是区域规划,目前正在开展过程中。”杨保军说。 其中一份材料是迅速地收集有关各国和地区在震后重建过程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教训。比如借鉴吸收日本、巴基斯坦等地的经验、教训。杨保军强调说,总的指导思想是救灾的时候要急迫,但重建的时候要冷静、理性。本次地震发生地区是民族聚集区,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特色,在重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该地区的未来发展。由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不高,所以未来旅游可能是这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规划过程中,旅游需要体现当地传统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对这些历史文化的东西既要摸清情况,又要尽可能地予以保护,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传承下去,将来如果有机会可能还要部分的修复、整理,纳入到以后的生活当中。 另一份材料是相关的技术资料,这份资料包括整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水文、经济、社会、人口、历史、文化以及道路等。杨保军解释说,因为灾区档案馆可能遭到了破坏,图纸资料也不一定完善,因此,就要利用我们掌握的一些信息,尽快地编制一本灾后重建地区相关的技术资料,以供这些地区将来开展技术规划的技术人员作为参考。 杨保军指出,从现在的认识来看,可能少数的县城需要异地重建,比如北川;地级市因为聚集了相当多的人口、设施等,根据情况来看,则可能需要就地重建,像绵阳。这两种类型在重建规划上会有所不同,同时,在城市和农村的规划上也会有所区别。 “对于处于断裂带两侧一定范围内不适宜盖建筑物的地方,在规划过程中可能会把它作为绿化带留出来,在平时能作为公园或开放空间使用,在地震时,则可以作为避难场所。对于相对安全的地方,则可以考虑重新开展建设,在道路格局上则要尽可能维护原来的系统,这样可以通过花少量的钱就可以迅速恢复,而且有利保持城市原有的格局。”杨保军补充说。 刘晓钟: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灾后重建 在谈到灾后重建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第六设计所所长刘晓钟说,灾后重建不能一味的求快,应理性慎重。他说,重建需要从全局角度予以通盘考虑,尤其对于当地的生存条件、地址灾害潜在威胁因素以及这一地区以后经济发展规划等要素应进行详细、全面的考虑和规划。 刘晓钟认为,本次灾害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就农村而言,农村建设如何管理、质量如何控制等问题急需予以更高的关注和重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城市与农村管理体系上的进一步沟通和衔接。他举例子说,在城市建设中,对于防火、抗震、水灾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因素都有详细的规划并考虑的比较周全,在农村也应进行相类似的全面管理和规划。 刘晓钟告诉记者,农村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许多国家,农民也允许自建房屋,但图纸需要进行审查,图纸可以自己画也可以找专门的设计师设计,但只有通过审查之后才允许建设,我们应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与此同时,本次灾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刘晓钟提醒说,应急防灾减灾机制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对于如何应急防灾减灾方面应予以全面的规划和考虑,这样即使灾害发生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背景链接 发改委: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 据新华网报道,5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灾后重建的一般规律来看,整个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前期工作阶段、编制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现在正处在前期工作阶段,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考虑是,大体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大体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穆虹指出,灾后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首先要从规划入手,按照国务院已经确定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原则,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已经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在前期工作中,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已经成立,目前正在灾区前线工作,通过他们的现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地质地理条件环境的评估意见,还有建设的选址意见,以及围绕规划编制工作,我们还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在制定规划阶段,主要是编制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的专项规划,以明确任务,落实资金,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在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依据已经编制的规划,中央给予大力支持,各兄弟省区进行对口支援,充分依靠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举全国之力,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首先实施的,我想应该是灾区的城乡住房重建规划。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