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
新闻投稿 · 新闻搜索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站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观点评论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
日期:2008-06-06     来源:《中国城市批判》     作者:   我要评论()



         “科技改变面貌,欲望则铸造
城市的品格。”当下中国城市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而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和城市人浑然不觉,并麻木不仁地在复制的快感中狂欢作乐。中国城市病了,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有一个风行全国名叫《帝国》的电脑游戏告诉我们:当一个部落的文明进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城市就要诞生了。城市等级的高低,是抵御侵略和侵略别人的砝码,也是游戏成败的关键。而游戏成功的标志就是:把你的对手连人带城全部消灭。在人类历史上,这种“游戏”几乎天天都在上演,从世贸大厦坍毁到巴格达沦陷,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枪声和爆炸声,我们分明听见了作为文明象征的城市在惨叫。

公路越修越宽,楼群越建越高,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从四面八方走来,用石头、泥土和木材构筑起更加坚固更加安全更加便利的家园,于是,地球上就有了城市。这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步,然而,在人类还没来得及对城市进行具有权威意义命名的时候,人类与城市、城市与自然、自然与人类的斗争就开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上演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城市发明者始料不及的。

  2004年5月16日新华社的一则新闻,爆出了一个令国人震惊的消息: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著名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载明: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有8个城市被列其中。这些无法令人平静的消息在警示我们:我们的城市已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无论人类是起源于鱼类还是起源于古猿,人类的祖先最后都从水里或树上来到了地面,如今,人类已开始把目光投向太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人类似乎永远都是一种害怕孤独的动物,我们可以说城市是人类最初的梦幻天堂,但却不敢肯定地说城市是人类最后的温暖家园。鉴于此,我们有资格对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说三道四,我们有理由对我们如影随形的生存家园品头论足,我们有权利对前进中的中国城市进行质疑和追问,我们有信心对我们热爱和痛恨的城市寄予厚望与梦想。

  中国城市“病”了,“病”得很深!

  美国著名城市研究专家詹姆斯?特拉菲尔说:“科技改变城市面貌,欲望则铸造城市的品格。”当下中国城市营销的最大误区是,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北京中关村在复制“硅谷”、上海陆家嘴在复制曼哈顿,一座城市正在成为另一座城市的翻版或盗版,正像一首流行歌曲在卡拉Ok厅里不断地翻唱。中国城市在塑造自身城市特色和品格的道路上与城市的终极理想背道而驰,愈行愈远,不仅如此,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和城市人浑然不觉,并麻木不仁地在复制的快感中狂欢作乐。

  一个城市的发展公开的秘诀就是能不能营造出自身特有的魅力。中国城市的“特色危机”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时候了,每个城市的特色正在消失,千城一面的景象正在成为我们的视觉灾难。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当城市的背景已被麦当劳、肯德基火红的标志点燃的时候,我们真的分不清自己是在北京、上海,还是纽约?

  据2004年4月7日《参考消息》报道,英国《独立报》2004年4月2日发表了记者白克尔的文章,文章中称,随着中国争取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努力,中国可看的东西越来越少。中国迅猛的城市化建设使1949年以前数十年的战争和入侵以及后来文化大革命中幸存下来的一点古迹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地破坏。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和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成的,而破坏它只需要一朝一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都在建设和保护的名义下遭到强暴。才买的城市地图没过多时又出新版的了,出差十天半月回来就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中国城市在一些掌权者的手中,就是一本小学生作业本,一些急功近利的官员就跟无知的小学生一样,手捏铅笔和橡皮,在城市的脸上,胡乱地改来改去。一个城市的地盘就是一张巨大的宣纸,一个城市的建设就是由执政者、开发商和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一副书法作品,不仅要把每个字写好,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整体呼应,而我们的城市常常是每个字分开来看似乎都很漂亮,但放在一起就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统。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割断,城市文明的起承转合和来龙去脉就会遭到破坏,城市将永远陷入抄袭和克隆的恶性循环之中。城市现代化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破坏城市文脉的理由,在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不允许在象征法国自由和解放的香榭丽舍大道两侧设计任何比八层楼更高或比六层楼更低的建筑物,这些做法难道不能给中国的城市建设有所启迪?现时的中国,一些好大喜功的官员、利欲熏心的开发商和弱智的设计师合谋之后对城市进行的破坏,构成了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最大的腐败和遗憾。

  中国社科院著名城市研究专家倪鹏飞博士说:“当城市成功时,国家也就成功了。”对中国而言,中国能否在未来世界取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看中国是否建立了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在中国城市建设中,有一个见惯不怪的现象,那就是一届政府一套方案,一届政府一堆"政绩工程"。许多中、小城市修建的马路比大城市的马路还宽,修建的广场可以容纳的人数比该城市的总人口还多。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许多城市都在爆发着短视的、透支子孙资源的、杀鸡取卵的野蛮开发冲动,进而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换来昙花一现的经济繁荣。据新华网2004年5月18日报道,国家建设部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盲目的城市建设正在中国约1/5的城市里泛滥,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将资金用在急需解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是耗费大量财力和物力大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的还以开发园区名义大量圈占土地,造成人均耕地面积锐减。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在对你的城市进行手术之前,你了解它的文化与历史吗?你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吗?你将如何尊重你的城市?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里,受眼前利益驱动,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的自主权是非常有限的,广大民众的呼声许多时候是微弱而无力的。中国的建筑师常常把自己降到了开发商的水平,产生大量的“城市垃圾”就不可避免了。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决策者,应该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中医,全面诊断,综合调理,标本兼治。进入现代社会,自中国城市开始大规模改造的那天起,城市建设始终没有上升到建筑艺术的高度,一直是在一个低级的水平上重复和模仿。难怪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城市有这样的评价:中国城市有许多房子,但没有一座建筑。这在多年之后的今天来看未免有些刻薄,但却一语道破了中国城市建设中建筑艺术长久缺席的现实。中国在城市建设上到底缺少什么?是专家还是资金?是规划还是决策?什么都不缺,最缺乏的是强大有力的民主和法制机制,最缺乏的是对人类和自然的尊重。

  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然而,城市化谈何容易?城市化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与城市化伴生和对立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过度开发、资源破坏、交通拥堵等问题,中国政府将如何面对?豆腐渣工程背后的贪污腐败问题频频暴露,不法贪官纷纷落马,既大快人心又令人痛心疾首。

  城市的竞争应该是软、硬环境同步竞争,然而,国内许多城市只注重城市“硬环境”的比拼,比着建高楼大厦、比着修桥开路、比着建广场、比着修建地铁等等,而忽视了城市的“软环境”发展,比如提高服务行业质量、放宽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城市文化个性的保护和塑造等。中国的城市问题既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当然也不会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如今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既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不断与国际接轨,展示强大的国力,所以捉襟见肘的尴尬肯定时有发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果人们来到城市后发现城市不仅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城市人不失落和愤怒吗?当城市在精神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这对人类来讲就是一场灾难和悲剧。

  明摆着的优势和掩藏着的缺陷,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完整的肌体。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终体现在它的包容性和城市人的整体素质上,而不仅仅是城市的建筑、道路和商业化程度。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应该是不断满足城市人的欲望,同时限制城市人的欲望。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如果一个城市能不断地容纳更多的穷人,就可以使这个城市的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优势的地位,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是一次质的飞跃,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更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当一个城市以“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为人文精神时,这个城市的前程远大也就毋庸置疑了。

  跟风和赶时髦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毛病。在城市建设上有一个的误区,那就是严重地忽视广大市民的需求,而一味地大搞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于是国际大都市风、开发区风、广场风、草坪风、地铁风、CBD风,一阵接着一阵刮,每一次狂风过后,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就被磨平一次,并留下了许多“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其中许多又成了垃圾工程和烂尾工程,它们几乎都无情地成为了城市脸上的"粉刺"和身上的“伤疤”。

  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微妙,一方面亟需进行所谓友好的合作和联盟,甚至结为“友好城市”,一方面又各自为政,明争暗斗。就是在同一个城市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甚至发展至以不惜浪费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代价,彼此之间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恶性竞争,在中国不断上演的“双城记”就是最明目张胆的交锋。让我们不解的是,一向把“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挂在嘴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一直跟“和”过不去。倪鹏飞强调,中国城市的竞争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严重,不是主动联合,而是恶性竞争,导致的不是双赢而是中国城市的全盘皆输。面对历史,花招百出只能昙花一现,而苦练“内功”才能功垂千古。

  中国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城市道路也在不断增多加宽,但因此而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造成了几乎所有大城市的血脉都难以畅通。人的血脉不畅对人的生命来说是危险的,城市的血脉不畅对城市的发展来说就是灾难。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小时下降到12公里/小时。这是一个什么速度?难道这就是中国城市化建设所追求的“现代化速度”?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大诗人荷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诗意的栖息在寺地上。”愿这句诗永远写在城市的脸上。自由和自私始终是城市人精神硬币的正反两面,从片面追求GDP到追求绿色GDP,从打造城市的“经济名片”到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反映了中国城市的觉醒。城市是一头人类文明的怪兽,头上长着许多尖锐的角,直刺现代城市人的心脏。“一时抑扬滞于权,千古对错决于理”。人类的文明最终将走向城市的文明,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然而我们分明听见了人类文明的尖叫:不原谅城市!



阅读: 次   录入:xuan88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