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大桥裸体雕塑风波(图)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园林小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重庆长江大桥裸体雕塑风波(图)
日期:2008-06-19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我要评论()



    曾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作品荣誉的雕塑《春、夏、秋、冬》矗立在重庆长江大桥桥头已有24个年头,仍每天守望着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披着纱巾半裸的雕塑当年曾被批判,甚至被唾骂。从昔日的哭泣到后来的微笑,这些雕塑“目睹”了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凝视着人们观念的日新月异。

    亲历城市雕塑作品首次大胆裸露

    1978年,时任重庆市长的于汉卿到欧洲考察,在法国的卢浮宫,他看到很多漂亮的雕塑,由此便萌生了在重庆长江大桥桥头竖立雕塑的念头。上世纪70年代末,重庆市政府对外发布消息:要在新建的重庆长江大桥南北两端各铸一组雕塑。

    听闻这个消息,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家们热情高涨,一口气带来了近百套设计作品。时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的作品打破常规,用人体语言来展现春、夏、秋、冬,并且把这组作品都设计成了裸体。“春”是一个拿着花的少女,带来春天,万物复苏;“夏”是一个水中搏激浪的年轻男子,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秋”是一位捧着麦穗的劳动妇女,春华秋实,象征丰收;“冬”则是一个即将步入老年,但依然健壮的男人,不愿服老。整个作品寓意着城市在四季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裸体雕塑样片见报引发争议

    叶毓山回忆,作为公共雕塑对外展示,当时在重庆还没有先例。他坦言当时自己也认为很难通过,但出乎所有人预料,在备选的十几组作品中,市政府和市建委却一致决定选用《春、夏、秋、冬》。据叶毓山了解,这个决定当时是在市委常委会上通过的。

    雕塑的小样照片经《重庆日报》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0余封来信中有一半认为不妥。其中市党校的一个班40人集体签名来信:称这是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化;有匿名来信则认为该竖烈士的雕塑;某汽车班6名司机联合来信认为看了裸体雕像会把车开河里去……

    当时,《重庆日报》留出版面想对各种声音进行讨论,但有关部门要求,不准进行这一话题的讨论。四川相关领导批示:不妥。

    后来,四川省相关领导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了批示:“重庆长江大桥裸体雕像不妥。”此后,四川省政府一度提出要断重庆的“粮”:不再拨款让重庆修建大桥。而市长于汉卿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你不拨钱,我也要修。

    全国首创雕塑一次浇注成型

    后来经雕塑界泰斗刘开渠、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商讨,决定给雕塑加块遮羞布——薄纱。这样,雕塑才终于得以动工,并由叶毓山负责《春》,郭其祥、伍明万、龙德辉、黄才治、王官乙等专家则负责《夏》、《秋》、《冬》。最后由西南铝加工厂用铝合金翻制,每座雕像高8米。这次巨大的雕塑工程首创了国内大型雕塑整体一次浇注成型的先例,标志着川美雕塑在全国城市雕塑中走在了前列。据悉,整个雕塑从最初设计到完成,一共花了5年时间。

    2006年9月25日,长江大桥复线桥通车,“冬”和“春”被移到了复线桥一侧。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