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
伦敦海德公园绿化模式落户重庆主城区不是梦(图)
日期:2008-06-24 来源:代信报 作者:龙丹梅 我要评论()
首次提出海德公园概念 市园林局局长余守明讲过这样两个事例,来形容重庆的生态环境现状。 6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费正清在对重庆进行考察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类居住地。这里连一块平地都没有,一切东西都似乎蒙上1/4英寸厚的灰尘。” 而60年后的今天,美国《纽约时报》对重庆的评价充满溢美之词:在重庆,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水泥森林。”这名美国记者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重庆。 “恰恰是‘水泥森林’点到重庆的痛处。”余守明认为,少绿化、缺景观、各类公园屈指可数,正是这些阻碍重庆打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迈向宜居城市的步伐。 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重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那么,寸土寸金的重庆主城区,将以哪种模式为范本来建设“城市森林”呢? 园林部门给出的答案是———伦敦“海德公园”。 今年5月29日,余守明在重庆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正式提出了“海德模式”的概念。 6月21日,市园林局表示,重庆都市区森林城市“六大工程”的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将按照海德公园的模式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初步计划公园数量达到10个左右。 不过,并非今后修建的所有公园都将采用海德模式。“例如大渡口的义渡公园,由于蕴含重庆的渡口文化,公园的打造就着重以还原码头文化、渡口文化为主。”市园林局公园处处长李光明说。 但在重庆,可供挖掘文化内涵的公园毕竟是少数,因此,“未来大多数公园都会以海德公园模式打造。” 为什么偏偏是“海德”? “海德对于重庆来说,不仅是值得学习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理念能够提升人们对于都市森林的认知程度。”市园林局公园处处长李光明这样评价重庆式的“海德模式”。 在重庆,目前已建成的公园共有135个,其中近40个是在2006年之后建立的,而在这40个公园中,绝大多数是主城区内的公园。也就是说,之前的数十年内,重庆仅建造了95个公园。 “这就是在重庆提出海德模式的初衷。”李光明说。“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伦敦,都能在城市中心留出如此大面积的绿地来修建公园,重庆没有理由不重视绿化。” 而“海德模式”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水泥森林”的颠覆,其“朴实、天然”的特点将被运用到重庆的公园建造中。森林、河流、草原,绿野……将原生态的野趣归还给市民。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少铺装,多种树、种大树,形成森林公园。”李光明说,将建的这些“海德式”公园,面积大都在百亩以上,以自然生态为其主要特色,着重突出公园生态、休闲的特点,尽量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 作为城市森林的典型代表,海德公园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当然是森林,而森林的建造则离不开参天大树。市园林局表示,将全面引进大规格乔木,让城市森林公园名副其实。 栽植树木和种植花草有什么不同?在市园林局,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市场价值最多300美元。但按生态效益来算:它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等等,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为20万美元! 伦敦曾以雾都而闻名于世,而如今的伦敦,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这样的改变,与伦敦对城市绿化及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伦敦绿地覆盖率就达到42%。住宅、道路和商业建筑等地面绿化达到37%,而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地面绿化占63%。 这一切,对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挺进的重庆有着足以借鉴的重要意义。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