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不适宜标准使中国成建筑能耗“大户”_Page2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园林科技频道科技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清华教授:不适宜标准使中国成建筑能耗“大户”
日期:2008-07-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到底什么是节能?咱们是单纯追求高效率呢,还是追求真正少消耗能源?我觉得少消耗能源才是咱们的目的。”江亿说。

  北京曾有几家号称是节能的恒温恒湿住宅,把阳台取消了,为解决晾衣服的难题,给业主送烘干机。结果烘干机的耗电量比普通人家所有家电加起来还高。清华大学一些老师,在使用家庭中央空调后,发现费用太高,转而使用分体空调。

  然而,大多数中国公众,依然对美国、欧洲一些节能公司和专家深信不疑。甚至国内的一些厂家,也利用“节能”的概念设下商业“陷阱”。

  许多消费者因为变频空调节能的概念,而选择购买变频空调。变频可以在屋内温度低的时候降低风速,以提高效率。但在中国,多数消费者习惯于热了开空调,稍微凉快一些就关了,等热了再开,如此使用习惯,变频空调会比普通空调消耗更多的电能。

  不仅是普通消费者,甚至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也很容易陷入节能的误区。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过去几年中,使用过一道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请从节能、环保和室内舒适三个方面,评价一下电暖气。结果,每年都有80%~90%的学生,回答说电暖气节能、环保。江亿每次阅卷时,都忍不住想发问:你们怎么学的?大学老师一定会告诉学生,用电取暖是不节能的,因为每发一度电要花350克标煤,但是一度电产生的热量只相当于120克标煤。

  未来建筑应成为能源和水的输出者

  “真正舒适且节能的建筑,并不是把人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面用机器制造环境,而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舒适状态。”江亿说,自从领悟到这一点后,他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跳出来说些与自己专业相悖的话,因为“社会责任感要求我这样去做!”

  江亿举例说,一个三口之家,住300平方米的大别墅,每年耗电可能是5000度,他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每年发电1000度,实际耗电4000度。另一户三口之家,住8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实际消耗1500度电。算下来,前者用了太阳能,每单位面积的能耗又低,是不是该获得奖励呢?是不是该获得政府补贴呢?然而实际上,这家耗能更多。

  “说句心里话,就建筑节能这个领域,我不太赞成国家对新建建筑采用节能措施给予补助。更有效的方法应该实行用能累计,就是像水价那样,按一定的槛儿,超额加价,这样可以使真正节能的家庭获得经济补偿。”

  在江亿看来,中国建筑节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房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北方提倡集中供暖采暖;长江流域可以发展多种热泵,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采暖空调,加强自然通风;南方建筑要坚决反对集中供冷,提倡采取自然通风,外遮阳。如果任由外国某些所谓节能专家和公司游说,采用外国的标准去做,很有可能会大大增加能源的浪费。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论坛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伊东丰雄说,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独立发挥功能的机器,几乎与自然脱离,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联系,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

  已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把建筑能耗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考虑。一个堪称“绿色建筑”典范的案例是位于新加坡的克拉克码头。新加坡气候潮湿炎热,如果露天范围都采用空调降温,将产生巨大能耗。克拉克码头在设计上采用了被动式环境控制的方式,即在不采用现代采暖空调技术、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此外,将巨大的天棚设计成天使翅膀和野风信子形状,巧妙地利用通风系统达到内部气流的通畅。

  伊东丰雄谈到5月为一个绿色希望小学设计大赛做评委,对其中一份大学生的设计方案很满意,该方案以希望小学所在地四川盛产的竹子、石材、秸秆、灰土外加轻钢龙骨作为主要材料,保证了材料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当建筑被拆除时,竹、土、麦秆可以还原为土壤,而石基础与龙骨则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瞧,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方法不必一味诉诸高科技。”他说。

  英国的建设师史蒂芬·平博理也支持这种说法。他主张建筑设计从物理学中寻找新元素,创造出舒适的微环境。他设计的杭州西湖新天地项目,因采用了地道降温、空调余气再用、雨水回收等方法,获得了200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白金奖。

  “建筑需要成为城市的基础而非城市榨汁机。建筑消耗能源和水的现象将成为历史,未来的建筑应成为能源和水的输出者。”他说。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