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日期:2008-07-09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陆浩   我要评论()



    甘肃是受“5·12”特大地震波及的重灾区。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勇挑重担,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自救,社会各界大力支援,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同地震灾害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广大军民展示出的崇高精神,感天动地,历久弥新,成为我们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精辟总结和深刻揭示了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丰富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追求的精神丰碑。当前,抗震救灾进入了恢复重建阶段,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变坏事为好事,化灾难为机遇,在废墟上重建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第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灵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体现着我们党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民利益的关切,使以人为本成为抗震救灾的一面旗帜。正是以人为本,让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正是以人为本,让中华民族力量紧紧凝聚。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甘肃的灾情实际决定,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同灾后恢复重建密不可分,只有安排好群众生活,才能够坚定群众重建的信心;同时只有加快重建,才能使群众安居乐业。我们把安置受灾群众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长计划短安排的要求,在尽快解决群众饮水、临时住所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步骤地安排好口粮供应,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我们把受灾群众住房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及时制定补助政策和住房建设规划,鼓励群众不等不靠,及早开展建设,保证受灾群众入冬前都能有个固定住所。我们采取搭建活动板房的办法,尽快恢复学校、医院的正常运行,着力解决学生上学和群众就医的实际困难。我们始终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摆在首位,使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较快,目前重灾区异地迁建的正在向搭建活动板房过渡、在原址重建的已开始着手重建,受灾较轻地区的住房陆续建成,整个灾区群众情绪稳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第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和规划好灾后重建。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是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抢险阶段,我们派专家赶赴灾区指导,并充分运用远程会诊等现代科技装备和手段,解救受困群众、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时间;我们加强卫生防疫技术力量,坚持对饮用水、环境卫生和食品的检验检测,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利用遥感遥测技术了解灾情,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灾后重建总的要求是,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实施,保证灾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高于灾前的水平。我们坚持住房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原则,在普遍开展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保证住房建设既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不贪大求全,不搞一个模式。我们坚持基础设施重建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对受损的桥梁、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工农业生产设施的修复和重建进行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努力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我们坚持恢复生产同调整结构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谋划灾区的长远发展,突出人力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培育,逐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坚持防范次生灾害同建立防灾减灾体系相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要进一步调动起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抗震救灾是对中国人民意志的一场考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根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力自救,认真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尽力搜救每一个被困人员,守望相助,并肩战斗,谱写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英雄凯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抗震救灾的力量所在,他们中蕴藏着战胜灾害和困难的极大积极性,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重建家园才有坚实的基础。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公布住房建设补助标准,采取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灾区广大群众邻里相帮,互助合作,积极清理废墟,紧张地进行各种重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帮扶,增强了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灾区群众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要举全省之力形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和挑战的法宝,也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地震发生后,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紧急动员,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和带动下,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顷刻间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高度凝聚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面对异常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要进一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做到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省委常委带头每人捐出4个月的工资,广大干部群众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在中央确定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省内社会帮扶办法,要求未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市州以及所有的省直各部门、单位,都要承担一定的帮扶任务。我们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省直机关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10%,市县党政机关公用经费也按一定比例压缩,节省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纪委、监察部颁布的一系列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办法和规定,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救灾款物的筹措、分配、发放定期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善款善用,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毫不松懈,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毫不动摇,不断增强应对困难和风险的物质基础。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地震灾害让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也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和升华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将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llen.GY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