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分析与研究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理论探索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大学校园景观分析与研究
日期:2008-07-15     来源:中国园林养护网     作者:未知   我要评论()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学校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整合期,由此,产生了大批超级新型大学。从而,大学校园的概念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及校园。校园中,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从理念、形式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新型的综合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达到校园的整体协调和发展。许多新型的综合大学是由多所学院合并而成的,原先各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各异。在新校园的改造和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寻求一个共性的目标及长远的发展体系,而校园景观环境具有相对的共性和可持续性,具有很强的共性特征和联系特征。所以,在校园的改造和建设发展过程中有必要提出校“园”的概念。通过对校园景观因素的重新组合,突出校“园”景观及校“园”景观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先导统领作用,达到景观化校园环境的目标。

  2 大学校“园”的概念

  2.1 大学校“园”地域性

  大学校“园”及其校“园”建筑的特征,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地域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上。我国的大学校“园”早期是以西方的校园景观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是以功能分区为核心的校园景观体系。大学校“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校“园”风格。以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园(中心校区)为例,扬州大学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所百年老校,全国首批合并的综合性大学。古城扬州素以园林闻名,园林是扬州的地域文化的特征。而扬州大学占地约为扬州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横贯南北。扬州大学的校“园”环境及建筑创造,均体现了一种园林化的倾向。比如,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与荷花池风景名胜区毗邻,荷花池公园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每当在荷花池公园中漫步,就会发现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成为荷花池风景区的一处景点。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即中心校区为大学本部及文学院和外语学院。在总体布局方面,依据功能分区的原则,该校区利用蒿草河将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部分。

  教学区由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学主楼、行政楼组成。这几栋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均与扬州著名风景区———瘦西湖中五亭桥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手法是建筑园林化的一种探索。在教学区中的三栋建筑物自然围合而成中心广场,构成整个校“园”的中心区。中心区通过小品、雕塑、水景等对称式布局构成教学区的“园”核,对整个校“园”起统摄作用。

  生活区由宿舍、食堂、运动场、体育馆等组成。学生宿舍区靠近蒿草河,岸边的草坡、林木,加上精心设计的亭、榭、廊道等聚会场所,宛若公园一般闲适,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休息场所。在教学区及生活区或集中或分散布置许多具有扬州特色的园林景观。这种大学校“园”的创造手法是园林的一种探索。是将园林引入校园,将校园园林化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大学校“园”的创作方式,既体现扬州大学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该大学校“园”的地域性。

  2.2 大学校“园”功能性

  大学,正如蔡元培提出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校“园”自古就有“择胜地”、“依山林”,选择“文物荟萃”的名山胜地,作为治学的理想场所。通俗的讲,校“园”就是育人的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人类创造了校“园”,同时,校“园”也培育了人。大学校“园”的功能性,首先为实体性。实体泛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建筑物或构筑物存在于它的环境空间,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整个大学校“园”中是“图”的关系,而“园”是“底”的关系。大学校“园”应能多提供激发人们学习和交流的“园”空间,以这些空间为接点整合建筑物和构筑物。其次,表现为非实体的,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从大学里获得的主要才智收获,并不主要来自他对所选具体知识分支的学习,而更多的是来自生活于洋溢着普遍知识的氛围之中。”[5]大学校“园”的功能是多方位的,包括学习、集会、休闲、审美等多方面。例如,扬州大学位于扬州市中部,占地300多ha,校舍面积近92.7万m2,现有八个校区。八个校区首尾相连,横贯市区。对于扬州市来说,扬州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一所大学,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扬州市区一块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特殊区域。

  无论从扬州大学校“园”的发展历史以及校“园”景观、校“园”建筑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性。甚至,扬州大学校“园”的特殊教育辐射力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通过对校“园”景观和建筑的整合改造,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性。使大学校“园”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校“园”环境于自然清幽山水之间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质。

  2.3 大学校“园”生态性

  生态校园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理想追求。1997年,清华大学在我国首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所谓绿色大学,“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8]。对于未来大学校“园”的构想是集自然、空间与人类三位一体化的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校园”是符合大学校“园”生态性要求的大学校园。它应当包含有绿色校园、开放校园、文明校园、信息化校园、智能化校园等等。大学校“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他们渴求变化的空间,运动发展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应是一种生态的,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共生的概念、代谢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同时保护和控制的概念。大学校“园”生态性的表现是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大学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在大学校“园”创造中,利用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整体完善的生态大学校“园”系统。

  3 结语21世纪的大学校园更应该是大学校“园”。校是基地,“园”就要造园。新时期的大学校“园”不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场所。多种教育形式在大学中并存,不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学校中交叉、碰撞、交流,自然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带来了新的趣味的场所和空间。因此,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对一个面向21世纪的综合大学校“园”意义深远。创造具有特色的现代校“园”空间,充分体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大学校园新理念。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xuan88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