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把脉灾后生态修复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专题专题资料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国内外专家把脉灾后生态修复
日期:2008-07-24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骆会欣 马强整理    我要评论()



    编者按:为了给地震灾区提供山体、湖泊、村镇等生态恢复的可行性技术,研究灾区城乡绿地重建中规划设计的思路,并探讨我国今后防灾避险型公园绿地的建设方针,6月19至21日,国际立体绿化促进组织在成都举办了“全国灾后重建生态修复高级研讨会”,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多名专家在会议上做了重要报告,全国各地以及灾区的近百名学者、技术人员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特摘选部分专家报告与园林绿化有关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王小璘台湾造园景观学会名誉理事长、东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构建公园绿地系统乃首要之务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3级地震,从此次地震经验可知,公园绿地不仅在平时可作为都会区内的生态核心区,灾害发生时亦可作为避难空间。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园绿地系统是灾后绿地重建的首要之务。
  都市层级之防灾公园绿地主要是以有效逃生距离作考量,并分为地区防灾公园绿地、可提供为阶段性紧急避难之社区、邻里防灾公园绿地与逃生避难使用之各式避难道路、绿带。地区防灾公园绿地属中程避难地,考量生活圈面积较大、区位良好的都市公园,以10公顷以上为佳,如运动公园、体育场、大型学校、环保公园等,或近郊较小面积公园绿地结合周围广大的未开发利用土地者,如重划区土地、农业用地等,并考虑设立直升机降落场、通信设施、耐震水槽等防灾避难设施,在灾害发生时成为物资发放、救援与避难帐篷搭设之场所。
  制定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以大尺度的城乡及市镇规划为基础,明确现有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努力增加整体公园绿地及开放空间面积,进而建立起由嵌块体、廊道与基质构成的城乡防灾绿地系统。
  “9.21”大地震给台湾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也让许许多多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防灾公园绿地系统的建立虽只是重建工作的一个环节,却也考验着环境与景观规划者的智慧。


  李树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主任、教授

  汶川震后我国城乡绿地重建的思路

  汶川震后重建不是物理的复旧,而是通过吸取经验教训,建设一个以安全、安心、柔软性的生活空间为目标的新家园,是创造性的重建。
  在灾后重建中,与属于原来本地区最安定状态的“地区固有的自然、生态”共存的再建,是可持续发展的村镇建设理念;在各种地形上进行建设时,要研究地形、地貌以及生态规律,向自然学习,在灵活运用自然特性的基础上,导入生物生息空间的概念;应该从以农药和化肥为基础的生产型农业走向通过利用生态系统对害虫进行防治和有机肥料为基调的自然共生型农业;从三面堆砌水泥的河道走向多自然河川的生态技术;把有些耕地回归到湿地等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的生态场地等。
  要谦虚地向自然学习,建设顺应自然规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和谐发展的“共生型”生活环境。营造安全、安心型社会,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安全性和安心性。
  建议建设断层保护型风景名胜区。在灾区合适区位,建设国家级断层保护型风景名胜区或者地震纪念公园。它们具有科学研究、观光游览、防灾教育、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应该在灾区多处建设死亡者慰灵公园、重建纪念公园等。利用绿色植物和园艺疗法,能够有效的治愈和缓解灾区民众受灾心灵,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中濑勲日本兵库县立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日本震后城市绿地建设的思路与规划设计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淡路地区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日本造园学会立即投入到震后调查研究及城镇绿地重建工作。
  地震发生1个月后,制定了《阪神、淡路灾后重建规划草案》,4月份制定了《阪神、淡路灾后重建规划———基本构想(紧急3年规划)》,7月份制定了《阪神、淡路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在规划之中,为了提高城市全域防灾避险能力,在由六甲山和濑户内海所包围的城市区域内,将由河川形成的南北绿地轴和由拓宽道路绿地形成的东西绿地轴相连接,组成网状绿地结构。并且提出了作为区级公园的防灾据点构想,即街头绿地与小学校园连接在一起进行建设,形成该小区的避难地,4个避难地又构成一个防灾据点。
  在阪神大地震期间,以城市公园为中心的绿地与开放空间发挥了作为避难地和防止火灾蔓延等危害扩大的机能,同时,作为应急避难生活的场所、救援受伤人员活动的场所被利用起来。此外,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大规模公园和近处小公园的重要性。
  日本吸取该次地震的教训,在进一步推进防灾公园建设的同时,大幅度扩充了以下防灾公园制度。在1995年,把灾害应急对策设施作为补助对象进行追加;1997年,在防灾公园的对象中追加了具有一次避难地机能的城市公园;1999年,在防灾公园的对象中追加了具有广域防灾据点机能的城市公园;2000年设立了防灾公园街区建设事业制度;在2005年城市公园法施行令修订中,调整了灾害应急对策设施的建蔽率。
  此外,该次地震不仅影响了城市公园制度,而且通过制定重建规划与地区防灾规划等,推进了确保作为城市复兴计划骨架的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工作。与生活空间的层次相对应的防灾据点和防灾带、网系统的有机结合规划的思路,对其后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


  程振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合理布局重构川西生态地理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先应当科学规划。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规范有序、依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次汶川地震所处地带,正好是由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推移时,所形成的青藏隆起地带与平原低地交界处的龙门山断裂带。这里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已被作为限制开发区,局部地区(如自然保护区)应列为禁止开发区。
  因此,这次灾后重建必须考虑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不能简单地进行恢复性重建,而应创新重建思路。考虑到未来的生态布局,建议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地区建立无人区,有步骤地迁移人口,包括以少儿为主的“教育移民”、以青壮劳动力为主的劳务输出、以不适宜居住条件的“生态移民”,以及孤寡老人、残疾人为主的“福利移民”等。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最终必须师法自然。依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这两大科学规律,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城镇布局、生态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凡是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都要列为禁止开发区域,不应再建城镇、工程、甚至房屋等。


  骆祥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灾后重建需重视柔性结构生态修复系统

  “5.12”汶川大地震,就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来说规模巨大,特别需要成熟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要抗震,抗压,稳定性强,寿命长,使用灵活,实用性高,便于群众利用。这里重点介绍以创新的土工合成材料技术为基础的柔性结构生态修复系统。
  与传统方法和材料相比,这一结构系统不用水泥钢筋,而是把土工合成材料作成加筋土结构,具有超级抗震性、超强寿命、使用方便、建筑速度快、节省成本等优势。我们利用这一技术,在生态型公路、大规模山体塌方滑坡以及被污染和破坏的河道、湖泊、湿地等生态修复中发挥作用。
  汶川大地震严重毁坏了农田和耕地。耕地表土被冲毁或被泥石、沙砾覆盖,田地埂垮塌、田间基础设施垮塌、土壤肥料衰减,耕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稳固”的原则,利用这一技术,对地震造成垮塌的田地埂进行修复,对原有零星分散的地块调整土形,平整土地,使之整齐规范,同时在灾毁耕地大力推行稻田保护性耕作,恢复其生态能力。


  吉田博宣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灾后生态修复中的斜面绿化


  神户综合运动公园斜面树林再生、兵库县淡路花博斜面的树林化技术,在科研与施工阶段都经历了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而没有发生滑坡等现象。
  利用潜生植被群落理论进行斜面的树林化绿化,包括两方面重点内容:一是绿化树种的选择,二是在斜面上的绿化技术。
  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如下:一、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二、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通过调查周围的自然植被发现,在贫瘠、土薄、干燥的斜坡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稳定的乌岗栎———杨梅常绿阔叶林群落。在选择绿化树种时,首先选用了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乌岗栎、杨梅、红楠、小叶交让木、天竺桂;其次选用了速生树种的黑松、朴树、枹栎、合欢、春榆,利用这些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阴,树种规划按照植被迁移的两个阶段进行营造。并根据对周围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地边缘选择栽植海桐、伞形花石斑木、胡颓子、日本毛女贞等树种。
  根据绿化技术试验与客土试验的结果,于1994年10月开始进行绿化工程,采用了以下3种方法。
  (1)喷附人工土壤种植法对于岩盘有风化的地方,利用重型机械把斜坡地整成台阶,高度为30厘米。利用强力水泵喷射附着10厘米厚的团粒土后,种植高度为0.3米的营养钵苗。
  (2)金属网坑种植法对于岩盘较硬、挖掘台阶十分困难的地方,把金属丝网作成蜂窝状,然后用钢筋固定在岩盘上,填入30厘米深的改良土,种植营养钵苗。
  (3)纺织材料网坑种植法因为金属丝网坑法成本高,把裁成30厘米宽的纺织材料作成蜂窝状,然后用钢筋固定在岩盘上,填入改良土之后种植营养钵苗。
  从绿化效果来看,如果采取传统的绿化方法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若任植物自由萌发与自由生长则需要数百年的时间,而采取这种生态恢复绿化方法,仅需用4至5年的时间,即与其周围没有遭到破坏的植被在绿量方面达到了基本一致。当时栽植的30厘米营养钵苗到2000年初,已经长到了3米以上,长势好的已经超过了5米。


  王仙民国际立体绿化促进组织秘书长

  关注立体绿化高起点重建家园


  灾后农民盖新房,快速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有节能环保的新理念,起点一定要高,不止要对地面进行绿化,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对屋顶、墙面、阳台、车库顶层等进行绿化。对建筑进行立体绿化,不仅能降低建筑能耗,而且有助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加舒适,创建生活、生产、生态三结合模式。
  屋顶绿化是建筑破坏自然的一种补偿。国内城市中,成都算得上屋顶绿化成绩骄人的城市。其主要经验是:一是市政府节能环保的理念与国际大都市接轨,制定了一系列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的激励政策。二是强大有力的宣传工作,在干部群众中普及屋顶绿化节能环保的作用,鼓励群众自发实施屋顶绿化。三是建立一批高水准的屋顶绿化专业队伍。四是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屋顶草坪为每平方米110元至200元;空中花园为每平方米500至1500元,合理的利润空间促进了屋顶绿化事业良性发展。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ggi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