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调查绿地养护费用时,笔者发现养护资金的缺口远比当初想像的大,并且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广东某市的绿化管理部门接管公园绿地养护4个月,财政部门竟然未划拨一分钱的养护经费。河南某市园林绿化处绿化队队长告诉笔者,当地几乎没有绿地改造经费。一些地方由于养护经费不足,工人待遇低,很多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流失了。面对出现的问题,急需应对办法。笔者认为,深入推进园林养护的市场化是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的现实、有效措施。
经过前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我国城市绿地规模已经很大,很多城市都已超千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养护绿地使用的肥料、机械价格及人工费等也在不断上涨。而政府投入到绿地养护上的经费并没有明显增长,有些经济困难的地区甚至还在减少。实际上,一些地方也做过养护经费的调研,想提高养护的定额标准,因绿地面积太大,最后一算账,不得不放弃了。另外,重种轻养的思想在决策层仍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在绿地养护上的投入。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现阶段政府在园林养护的资金上很难有大的增长。
既然在资金来源上一时难以充分保证,为保证养护质量,只能在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这也是条可行之路。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公共绿地大多还是由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养护,由于体制的问题,下拨的大量养护经费变成了人头费。与实行市场化养护的绿地相比,同等养护质量下,园林系统养护费用有的要高出1倍以上。这说明只要放开园林养护市场,打破园林部门一家垄断城市园林养护的格局,在现有养护投入下,园林养护水平也能上一个台阶,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提高一大块。
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地方考虑到人员安置等问题,园林养护的市场化进程并没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从上海、深圳等先行城市的经验看,人员安置等问题并没想像的那么困难。2002年11月,上海市绿化管理部门出台了《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绿化养护向市场运作迈出了第一步。发展到今天,不仅没出现大家担心的就业问题,相反,一部分从园林部门改制出来的企业,借着上海园林大发展的契机,迅速成长,既很好地解决了改制后富余的工人就业问题,还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园林养护因此改变了“以费养人”的局面,形成了“以费办事”的务实作风。
园林养护市场化的困难很多,大多不容回避,需要各地统筹协调解决。但市场化也是园林行业必须迈出的一步。实践表明:谁先做谁主动,把问题拖得越久,矛盾和包袱将越多越重,与其到积重难返之时一筹莫展,不如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