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
灾后重建生态城镇纲要
日期:2008-08-21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作者:仇保兴 我要评论()
6、太阳能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路灯及半导体照明相结合的系统(LED),公共建筑物屋顶太阳能的电池系统等等都可在灾区推广应用。 7、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工程。对地震灾区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清理回用,对废砖石、混凝土废渣等粉碎加固后压制成轻型砖,或作为路面铺垫的骨料。 8、与地质灾害危险区相结合的生态公园计划。如果城镇规划区内存在泥石流易发的地段、地质断层的活动带,都应该把它们建设成为城镇的公园。 9、地震遗址的保护项目,除了北川以外,地震遗址的保护要典型化,具有教育意义,力求小型化、节地化。图7是震后在北川拍的照片。照片说明,在北川不仅由于地震垂直波和摇晃波导致建筑损害,还有地面液化造成的建筑倾斜,也有泥石流对建筑整体的覆盖,同时山上的滚石对建筑的摧残,各种各样的地震灾害后果在北川这个小城里都具有。把震后北川县城作为地震遗址保护下来,为后人研究城镇怎样规划建设才能更安全留下了一个实物教材。
图7:地震后的北川县城
图8:小区的“绿色能源综合工程”
10、新建小区的“绿色能源综合工程”(图8)。即在一个中等规模新居住小区范围之内把太阳能、风能、沼气发电包括电梯下行所产生的能源等,通过综合控制系统全部汇集利用起来,白天可以向公共电网输电,晚上从电网补充电力供应,从而使小区的整体能耗大大下降。而且系统设计要让居民能够随时看到用了这些绿色能源技术以后本小区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的数量,以鼓励居民进一步努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多作贡献。
图9:生活垃圾处理箱
11、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源头处理。所有的可再生垃圾都可以得到回用,那些有机的垃圾都可经小型家用垃圾处理器直接变成肥料(图9)而得到循环利用。
四、灾后重建的基本策略——明确实施的步骤
前节所述的这些项目和实用技术,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城镇可以用,其他“古老的城市”都可以加以运用这些项目或技术进行改造。这些项目投资比较少,而且是可持续的。从灾后重建的策略上来讲: (1)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 灾后重建要处理好哪些事先做,什么事后做;哪些项目改善可在城镇重建规划中明确,什么工程技术可以随机增添;哪些生态工程必须在城镇基础设施重建时就要合并进行落实,什么项目可以推迟进行建设等等。就目前灾区的情况而言,应先落实市民过冬安置房,后展开重建工作;先对原有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反思修订,后安排项目建设;先恢复生命线工程,后一般性建筑和项目;先修复加固轻损建筑,后重建震毁建筑;先恢复农村,后进行城镇重建;先展开轻毁城镇修复,后进行重毁城镇重建;先进行城镇功能的恢复性重建,后进行生态化改造提高。这样的次序安排,可使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逐步缩小重建的重点范围,减少对灾区资金、人力、建材等方面的需求压力。 (2)专家参谋与市民参与相结合 作为城市规划学的专家和生态学的专家,他们拥有国内外灾后重建的经验,有生态城镇关键项目实施的技能,有应对灾后重建和加固建筑、修复基础设施的专业知识。 从民众优势来讲,他们了解当地的需求,对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建筑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拥有财产和社会关系的主人,更关心自己的房产在重建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能,以及动员亲戚朋友的集合力量来推进私人房屋和社区的重建。尤其是生态社区建设更需要全体居民的创新和互助精神,从下而上持续性地进行社区魅力创造和生态化改造,这是生态城镇成功的重要基础。这些是政府所取代不了的。 (3)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群众主人相结合 从政府来讲,政府要管市场做不了的,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如重建的规划、基础设施的修复、公共建筑、生命线工程包括建筑质量的监督等。 从企业来讲,受业主委托进行建筑的设计、加固、建设。5·12灾后,有人在网上说,重建让企业家离开。但是现代企业制度所造就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集约、技术经验等原因,在重建过程中企业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与居住的舒适度;有利于重建成本和风险控制;有利于建筑质量责任追究;有利于提高主人的自主选择性。 从民众来讲,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原有建材的利用和金融部门的贷款,自主决定设计、建设、施工者,充分发挥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城镇生命线恢复和生态城镇建设相结合 重建城镇的基础设施都应该成为具有抗震抗灾能力的生命线。灾后重建的城镇,如果说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同样的灾害再次降临,这些生命线工程在大灾害中不会中断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城镇重建规划修订要一步到位落实生态工程项目;生态城镇基础项目应该有机地切入城镇空间和可持续的优化;要结合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实施生态工程项目。 生态城镇经济结构应是与自然资源复合共生的,是多种相关产业的高效互补集成的系统,其中首先的课题是城镇原有产业的生态化升级改造。川西灾区可耕地和建设用地稀缺,环境容量较小,必须在重建过程中选择那些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占地耗能和排污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与此同时,在城乡规划方面,更要强调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土地集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农业恢复方面,更要强调扶植农民充分开展“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培育和“农家乐”附加农村体验性旅游业的复苏。总之,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组合,逐步形成当地朝阳主导产业,且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持有机联系、循环利用和复合平衡,并具有自我创新优化能力。 (5)城镇硬件重建与精神家园重构相结合 城镇硬件的重建,也就是城镇生命线的恢复、公用设施重建、生态项目优化,要与当地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同步。人们只有积极投身于重建的过程中,其精神才能升华,才能萌发出积极、顽强的创造能力。同时,规划师们要注重城镇特色的重构,指导人民群众创建可持续发展、永远增值的资源。丽江大地震,由于坚持了正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针,才使得这座城市焕发出强大的崭新的生命力(图10)。
图10:丽江古城 总结国内外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与教训,一项非常重要但又常被人们忽视的成功因素是:重建城镇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包括当地居民间达成的共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关系网络的集合、社会道德文化风俗及组织成本)应与重建城镇目标及进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顺利发挥、交易成本下降、社会秩序和重建积极性的协调程度得以持续改良。研究表明:与有形的物质资本和无形的人力资本一样,无形的社会资本也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属于社会生态。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通过对灾后合法私人产权的保全确认,原有法律制度功能的恢复,社会诚信的修复与加强,各种参与重建的组织与市场主体的普遍诚信和责任感的培育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等等,来促进重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可解读为什么那些被强制异地重建的城镇长期不繁荣,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破坏了当地居民与自然的认知以及社会资本的衰退。 总之,灾后重建,我们不仅需要怜悯、关切,需要激情,更重要的是需要冷静、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具创新性的理念,更广泛地调动各种各样的积极因素来帮助重建;要更加尊重生态自然环境,尊重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尊重本地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资本;要更加明确重建的目标、项目、步骤,不仅要为灾后的幸存者建造更安全、舒适的生态城,同时也要着眼于他们的子孙后代的生活更美好;重建后的城镇不仅仅具有生态城市的典范影响,而且具有可复制、可改进、可推广的深远意义。 要永远记住城镇是灾区人民唯一的家园。回顾一个城镇重建后的形态和功能,就可以读出这个城镇的主人们的胸怀、理念、对未来的态度和对地球负责的精神。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