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虎颜花在广东省连州地下河景区野外移植成功,与一年前已在该景区移植成功的同为国家一级濒危植物的报春苣苔成为邻居。
据介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一群科学家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生物技术与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把我省10种国家一级和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培育成功并回归原生境。
据参与该项目的任海博士介绍,1992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着力做好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2002年参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项目,计划对中国10%的濒危植物进行野外回归。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早在2002年就关注此类科研课题,成立了系统分类学、生物技术、恢复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土壤学5个科研团队。
“对濒危植物进行培育并实施原生境回归有很多技术难关。”任海坦言,濒危植物一般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对湿度、光照、土壤等非常敏感,用传统的种子培育等方法较难成功。生物技术配以生态恢复技术,成了这个科研课题的突破口和显著特色。
“简单一点说,就是弃种子而选叶片进行培育,其实就是生物克隆。”马国华博士介绍,该技术首先是把培育对象的叶片进行生物切割,然后进行脱毒处理,运用生物技术诱导其发芽、生根。
在2006年,华南植物园开始采用生物技术配以生态恢复技术对报春苣苔进行培育。经过1年多来5000多次的调配,培养基终于适合了报春苣苔的生根需求,一株株细小的报春苣苔在培育箱里扎起了头发丝般的根,并在连州地下河回植成功。
“我们分别成功培育了报春苣苔和虎颜花,再加上生态恢复技术相结合的成功,为解决濒危植物的快速繁殖及避免灭绝带来了福音。”任海还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在完善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报春苣苔
国家一级濒危植物报春苣苔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仅生长于相对弱的光环境下,且只在散射光线能到达的地方,对温度、湿度要求相对恒定。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它已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了百多年,是国内学界几代人一百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珍稀植物。
上世纪90年代,连州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莫炳友在湟川三峡和连州地下河景区发现了报春苣苔。这一发现引起了华南植物园的关注,并在2007年培育成功并实现原生境回归种植。
虎颜花
虎颜花属于野牡丹科虎颜花属,本属植物只有虎颜花1种,仅原产于我国广东南部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于二十世纪70年代在鹅凰嶂进行植被考察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植物志》上没有记载的奇花,中国植物界给这种花起名“虎颜花”,随后虎颜花被中国列为一级濒危保护植物。
虎颜花今年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培育成功,并在连州地下河成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