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作物营养管理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植物养护管理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春播作物营养管理
日期:2008-09-03     来源:中国苗木网     作者:   我要评论()



  春播作物的营养管理是种植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即使对最优秀的种植者来说也是如此。从严寒的冬季进入春季后,环境条件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使得种植者难以控制,这会对植物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春季可栽培的作物种类有数百种之多,因此要满足它们多种多样的营养需求也非常困难,本文是有关春季作物营养管理的一些提示。

  在相同的种植环境中,以下列出的植物类型有着不同的营养需求:

  1.花坛草花从穴盘移植到容器中后,完成生长只需很短的一段时间。总的来说,这些植物对营养的需要量是非常低的,这可以保证植株在货运阶段和出售阶段保持紧凑的株形。

  2.通常来讲,吊篮植物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例如垂吊系列的天竺葵等。

  3.喜欢较低基质pH值的植物对铁元素或者其他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高,例如矮牵牛和非洲矮牵牛等。

  4.喜欢较高基质pH值的植物对过量的铁或者其他微量元素非常敏感,例如万寿菊等。

  种植者应该为春季作物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施肥计划,以下的小提示可以帮助种植者更轻松和有效地进行植物的营养管理,生产出高品质的植物:

  1.对水质进行检测之后再针对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如果种植者的灌溉水资源十分有限而需要利用其他水质资源,那么在给作物应用之前应该先对水进行酸化处理。

  2.种植者所应用的水溶性肥料应该和水的缓冲能力(包括水的碱度或重碳酸盐水平)相匹配,应向基质或者水中加入它们本身不能提供、但却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基本元素,例如钙元素和镁元素。

  3.无论使用何种肥料,经常对种植基质进行监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在种植基质出现不良症状之前就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施肥

  如果种植者种植了多种植物,应该先制定一个总的施肥计划,然后再根据不同植物对肥料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1.不要因为想省钱就擅自降低施肥浓度。如果长期施肥浓度过低将会导致植物出现不均衡生长,并且会延长栽培时间。最初施肥时建议使用氮浓度为100ppm至150ppm的持续液肥。对于需肥量较高的植物可以给它们施用浓度更高些的肥料或者控释肥。

  2.避免氨或者尿素的浓度过高,避免磷的施用量过度。

  3.将那些喜欢低pH值基质的花卉(如三色堇、矮牵牛等)种植在石灰含量低的基质中,或者使用更多的具有酸化作用的肥料,也可以给基质中注酸。

  4.可交替使用13-2-13、15-2-20或者15-0-15的基肥。增加基质中石灰的含量或者减少微量元素的使用量,避免那些对铁元素敏感的植物出现微量元素中毒症状,例如天竺葵和万寿菊等。

  5.对于用营养繁殖的矮牵牛、非洲矮牵牛、天竺葵、观叶植物、菊花和吊篮植物,可施用浓度较低的控释肥。在不能施用水溶性肥料的情况下,例如在阴冷的天气或者货运季节,就可以用控释肥来给植物提供营养。由于控释肥可以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持续、均匀一致地供应,因而它可以使植物保持良好的叶色。

  在对种植基质或者灌溉水的营养成分进行监测、管理的同时,对肥料的选择也应该谨慎,只有这样,种植者才能成功栽培出高品质的春播作物。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e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