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愉:重提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
注册· 登录· 新闻投稿· 新闻搜索·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加入收藏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风景园林师学术思想  rss订阅
      高级搜索 
陈俊愉:重提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
日期:2008-09-09     来源:《中国园林》2002年第3期     作者:陈俊愉   我要评论()



  1 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的宏伟设想

  1.1大地园林化的提出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同年11~12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应当争取在若干年内,根据地方条件,把现有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逐步缩减到三分之一左右,而以其余的一部分土地实行轮休,种牧草、肥田草,另一部分土地植树造林,挖湖蓄水,在平地、山上和水面,都可以大种其万紫千红的观赏植物,实行大地园林化。

  1959 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和短评,指出"大地园林化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随后,中国林业出版社汇集有关文章,出版了《大地园林化文集》第一辑和第二辑,总的看法认为大地园林化是一个可以实现的伟大理想。

  大地园林化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全面规划,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并结合其他措施如修建文化娱乐设施,经营风景旅游事业,结合山川名胜增辟景点,修筑亭、台、楼、阁及其他游憩建筑等,大力而有步骤地改造荒山、荒地,治理沙漠、戈壁,从而减免天灾、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行大地园林化,既要保护自然、美化大地,又要大兴山川草木之利、发展生产、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绿化是大地园林化的基础,大地园林化是其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大地园林化较之绿化,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它是绿化祖国的高级阶段,其规模和形式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但总的内容还是以树木为主体,组成有色、有香、有花、有果、有山、有水,有丰富生产内容和诸多美景的国家大花园。

  大地园林化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锦绣河山生态环境建设和全面绿化、美化以及文态建设宏伟目标的向往。今天在全国人民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再提大地园林化,实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2城市园林化是大地园林化的重点

  与大地园林化一脉相承并为其重点组成部分的是城市园林化。城市园林化或称城镇园林化,即要在城镇所辖范围内实现园林化的任务。在城市园林化规划与实施之前,须先对其意义与特点有个清晰的认识。

  (1)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污染严重、无生命设施(高楼大厦、广场、道路等)过多导致热岛效应严重。市民生活、工作于"水泥钢铁牢笼"中,环境嘈杂紊乱,失去生态平衡。在文态方面,既缺乏高品位民族文化内涵,又日益感受庸俗低劣文化之压力。至于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也在逐渐受挤和淹没中。各地出现城市病、工业病和现代病的人数渐多,市民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城市园林绿地近年虽有增加,但仍分布不均,绿量不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国内皇家园林、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广场绿地与绝大多数寺庙和文人园林,早已开放,游人如鲫。故城镇园林绿化仍亟待大发展,并达到美化、香化、彩化。总之,要真正做到园林化,就既须提高城镇品位和形象,又须逐步实现城郊一体化,做到城中有乡,林中有镇,使城镇在大园林中,园林绿地在网络系统中。

  (3)在城市园林化中,既要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又要提高文态建设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自然、洁净、安静、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文化氛围丰富而品位高尚,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来。总之,城市大园林要发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游憩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综合的效益,使城乡居民在物质和精神上兼得其利,获取双丰收。

  2 大地园林化与城市大园林

  2.1城市大园林与大地园林化一脉相承,是应时而生的产物

  由于近几十年尤其是近20年的城市化大发展,人们迫切希望居住和工作于优美、清洁、宁静的环境中,城里人要求青天白云,接近自然;郊区人要求有商业设施和交通便利,拥有更多的"第二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大园林就在多年大量造园实践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应运而生。它是城市园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好形式。

  2.2城市大园林是大地园林化在城镇辖区的落实

  大地园林化是环境建设和国土美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城市大园林则是其在城镇辖区的具体落实。城市大园林是放大了的、综合性更强的、城乡一体化更为严密的大地园林化重点。实现城市园林化要做具体文章,应采取多种多样措施。现总结出城市大园林这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渡形式,在步骤上循序而进,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它的确是贯彻大地园林化理想的一个里程碑。

  2.3城市大园林是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具备各种功能

  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都是综合性绿化网络系统工程,它们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城市大园林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具体来讲,则要求先规划好城镇大园林网络系统,再分批分期逐一落实。其特点在于该绿色网络系以树木为主体,以不同形式将树木花草、地被、藤蔓等组成森林、绿地、花园、公园、广场等,实行用植物表现大色块、大手笔、大气派的配植风格,突出应用复层混交于风景林构成,以展现磅礴气势和自然风韵,充分发挥城市大园林之环境、社会、游憩、经济、文化等诸多效益,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有生命的维持生态平衡措施中获取富有四季变化之美的享受。

  3 实现并发展城市大园林中的有关问题

  3.1城市大园林中的生态与文态问题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求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不能只讲生态,而很少讲文态。也不应相反,即只抓文态,不管生态。而要把两者融会贯通,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中国悠久历史来看,我们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奉行朴素的生态观,把文化艺术等文态氛围当作园林绿化的灵魂来对待。实现大地园林化,尤其是城市大园林,就要求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生态是重要的,现在城市生态失去平衡,亟须通过整体园林网络,来逐步收复失地,恢复平衡--这是不容置疑的.这也就是西方有识之士把城市园林地位抬得很高的实质所在。大地园林化是个大气磅礴的理想,其重点城市园林化(大园林)应当早日实现。

  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都是实现大地园林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 一个文化历史未遭中断的文明古国,这是埃及、希腊、巴比伦等无法望其项背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浩如烟海,要弘扬、继承并发扬光大才是。当然,应该用今天的眼光来对待传统,古为今用。要改革,要推陈出新,方可切合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的需要。

  城市大园林中的文态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内涵:

  (1)风景名胜及有关故事、传说;
  (2)文化历史及自然遗产;
  (3)单体园林绿地的造园艺术,特别是大园林整体网络之布局美;
  (4)森林之蓬勃气概及其植物组成在复层混交中表现之艺术性与科学性
  (5)古树名木之美及其文学故事
  (6)将园林艺术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造园空间之巧妙运用;
  (7)树木花草四季变化和生长发育过程显示的动态、之美;
  (8)建筑物与小品添景等的艺术美;
  (9)名人故居;
  (10)帝王宫苑及御花园等;
  (11)诗、文、书法、绘画、匾联等在园林中之巧妙运用;
  (12)山石、雕刻、碑碣、坡岸、水景等;
  (13)专类林、专类园(如松柏园、荷花池、梅岭、竹园、玉兰园、牡丹园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更是中华园林古老优秀传统;
  (14)不少村镇民居绿化,饶有地方特色,又富乡土气息,兼顾实用、经济、美观,不乏佳作,值得挖掘、研究。

  3.2传承文明和与时俱进

  偶听有人闲谈:"不要办了新奥运,丢了老北京"。刚一闻之,疑近讥讽;仔细思量,大有深意。

  我国为眼前和局部利益而损害或毁灭长远、全局甚至根本利益的教训还少吗?例如北京古城,如果当年国家领导人虚心听取梁思成、林徽音夫妇的血谏,收回拆城墙的成命,而在昌平或大兴另建-个"新北京",那么,北京古城今天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旅游古都,城墙上也可像梁思成在《新建设》上所发表的文章那样,建成全球唯一的城墙公园了。可惜,梁教授夫妇的谏言和建议都无济于事,他俩受到了批判,北京古城墙还是被推倒,此事也从而成为千古遗憾。

  但是在这之前,梁教授还是办成-件挽救外国历史名城和园林文化于危急之中的义举,使世人为之敬佩不已,其英名永垂万世。那就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昆明,他想到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城市园林文化,不仅是该国的精品,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东方代表作。当时,我国和美国是日本共同的敌国,为了保护世界园林文化,他冒着生命危险与当时盟军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联系。经协商后约定,让日方在该两城市之四角,用其国旗铺地为标志,以便飞虎队投弹时手下留情。这事经过一番交涉,终于如愿以偿。京都、奈良幸免于难,其东方城市与园林美景至今保存良好,供世人参观欣赏。著者曾于1985年趁参加国际造园家联盟(1FLA)大会之机,访问了京都和奈良。日人至今犹惊喜交加,庆幸他们几十年前的虎口逃生。

  今天我们应该多从历史经验与教训中汲取教益。结论应是: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之精华,又要慎重而大胆地与时俱进,切合时代精神,不断开拓和创新。"改革名花走新路"、"改革名园走新路""改革名城走新路"--此之谓也。

  3.3城市大园林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与关心市民生产生活问题

  不论走群众路线也好,关心生产生活也好,实质上都是个发扬民主的问题。

  3.3.1园林建设中的群众路线问题

  人类渴望回归自然,城市呼唤办好园林化."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讲起来尽人皆知,可真正做起来,则是要放下架子,又要倾听群众呼声,还要真心实意地结合专业,为人民办事。

  仅以城市树种选择与规划而论,如何选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最好由园林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召集各界代表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然后慎重定案。在树种选择与规划上,切忌之举是:

  (1)长官意志过强,听不进群众的不同意见;

  (2)要求树种十全十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缺点。这样,好树也会落选的,从此可用树种就越来越少了。如在北京,我起初为槐树不平。后来,它选成市树之一,我又为椿树(臭椿)抱屈。现在,千头椿上街了,我仍为榆树(白榆)鸣冤;

  (3)不能真正挖掘并认准一个树种的优点与特点,用其所长,旧物新用。如北京地被植物较少,而山荞麦(花蓼)就是喜阳、耐旱、耐瘠土又耐轻度践踏的优良地被。至于金银花常仅作攀援植物应用;其实,它是一种耐荫而开美丽香花且迅速铺满地面的理想地被植物;

  (4)各级领导不应过多考虑个人"政绩"。应发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注意选用珍贵慢长树种。

  又如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外地都大办苗圃,准备提前卖到北京、青岛等地赚大钱。其实,主要苗木,尤其是珍贵常绿针叶树大苗(如白皮松、雪松、桧柏等),大部分应先在本地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民中作普遍调查,再在双方同意下签订协议,要求l~2年断一次根,并加强抚育,以便2008年前定植于奥运场馆等地。这样既节省了运费,又可提高成活率。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园林和奥运等部门均需主动耐心,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把事办好,做到树成活、人欢笑,政府部门和机关、群众皆大欢喜,为能给奥运做贡献而自豪。

  3.3.2在城市大园林建设中,要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做到在发挥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市民尤其是郊区农民的生产与效益。如适当较多发展果树、经济作物以及畜牧、副业生产等。事关群众积极性,必须认真办理,收到实效才好。

  3.4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大园林中的体现

  3.4.1城市大园林中的可持续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则是必须遵办的方针。园林事业办得不理想,往往就是因为背离了可持续发展,陷入了被动。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在古代独树一帜而深受邻国和西方推崇以致对东西方不少国家的造园,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时至今日,我国园林建设中的一些短视行为、"赶浪潮"、"纪念碑观念"、哗众取宠、追求一时华丽而不顾遗患于子孙和不切合国情硬搬西方措施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亟应从思想观念上,短期与长期关系上、个人与集体利益上,来彻底想通,转变观念,同时改革体制,结合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使城市大园林走上有经济开发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为市民群众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同时又繁荣了经济和文花。

  3.4.2城市大园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在实现城市大园林规划中,地位十分重要。因目前我国城镇园林中,观赏植物种类贫乏,品种单调,使人兴味索然。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昆明、西安等地较常用的露地观赏植物总数多在1000种(不是品种)以内,有的甚至在500种之内,仅广州较多,约达1700种。反观世界名城如华盛顿、旧金山、伦敦、巴黎、华沙、新德里、东京、新加坡、墨尔本等,则常用绿地观赏植物总数多在2000~4000种之间。园林之母的大国落到如此境地,实在令人汗颜啊!这种反常现象为外国人所不解,纷纷提出不少友好的批评。但在我们评选"园林城市"活动中,仍未对生物多样性有何明确的数字规定。这就要领导部门下定决心,彻底改变观念,定出具体标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经不懈努力,就可逐步提高,在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

  3.5城市大园林中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城市大园林是一桩新事物,其内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这种城郊一体化的新型城市大园林,要求园林、林业、农业、城建、文化、交通、旅游、环保等部门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支持,各尽其责,给别的部门以方便和支持,力戒"大国沙文主义"。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几何式整体增长",彼此拆台的结局则是数败俱伤,一事无成。在大力推行邓小平理论和党中?quot;三个代表"的今天,应把行动和理论真正统一起来,为人民办实事。给千秋万代造福,为大地园林化做出全新贡献。

  3.6园林化新理论的诞生被赋予划时代的重任

  英国造园专家杰利科(C.A.Jellicoe)1954年在国际造园家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简称IFLA)大会上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派,就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8,我国园林古建专家罗哲文在《中国古园林》中说:"园林环境是人类居住的最佳环境,希望园林城市早日实现,整个大地都园林化。--这的确是伟大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新世纪对中华文明古国的新呼唤。

  但是,尽管城市大园林理论是在近几十年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一朵新花,可这仍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系统而深入的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大园林理论,尚有待于艰苦的、进一步的钻研、提炼、归纳和提高。

  今后总的目标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园林之母的国家,造园与栽花技艺千百年来均居世界最前列,定要精益求精,存精髓,创新意,既弘扬老传统之精粹,又面向新世界和广大群众而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要组织一批专家边实践,边总结,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扬我之长,避我之短,同时引入他国特长与创造,革除我固有之糟粕。要像300年前英国人来华学园林艺术那样,结合本国特点来虚心学习他人特长与绝招,不求形似,但求神似4。这样创造出来的中华新园林--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大园林)的新模式,将既有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又富于时代精神,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之诸般需要,充满了中华大地的生机与活力,使海内外炎黄子孙为之齐声欢呼,全世界人士也为之赞叹不已。这是可以预期的伟大成功和创举。

  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在充分发扬我国长处和经验的基础上协力奋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则重振中华园林之雄风,落实大地园林化之理想,胜券在握,形势逼人。传承文明,创造革新,良机在手,好自为之!

  致谢:感谢汪敏、陈瑞丹两位博士生的协助!

  作者简介:

  陈俊愉/1917年生/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 院教授(北京100083)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风景园林师作品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