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经验交流 |
|
李传国:中国需要多少大剧院
日期:2008-10-07 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李传国 我要评论()
9月2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撰文称大剧院正如牛皮癣一样在中国泛滥起来,在看到这种现象后,就连一向温和的濮存昕也发火了,他说,重庆大剧院投资15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投资11.4亿;广州歌剧院投资10亿;武汉琴台大剧院投资10亿;杭州大剧院投资9亿;河南艺术中心投资9亿;连地级市的宁波大剧院也投资6.19亿;广东东莞大剧院投资6亿。 面对如此现象,我们不禁悲喜交加:喜的是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已经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并且在以一种势如破竹的态势发展,濮存昕列举的这些大剧院也只不过是中国正在兴起艺术风潮现象的冰山一角;悲的是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大剧院,值得我们怀疑。这是一种间接的形象工程,还是真正的为人所需条件的产物吗?不禁让我们每一个普通市民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巧合的是,就在这两年,博物馆也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照,继重庆自然博物馆面向国内外招标,东莞将建立工业遗产博物馆、武汉将建全国首家钢铁博物馆、大庆将建立遗产博物馆、徐州将建新的音乐厅和美术馆之后,四川都江堰也将斥资亿元建当代美术馆群,这些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据介绍,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博物馆得到了一次大“解放”:1980年至1985年,平均每10天全国新建一座博物馆。1984年,每2.4天全国就有一座新博物馆出现。在1949年之前,全国仅有21座博物馆,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就达到一千多家,截至到1994年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共计1161座,而且这些博物馆大都面积巨大。 1992年,全美独立博物馆总数应该是8934座,在这近9000座博物馆中,有75%是小型或微型博物馆。这些小博物馆一般只有两名全职员工,年度预算低于9万美元。这样看来,美国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博物馆也只有2000多座,与我们现在的博物馆数量差不多。 但如今,在经历了盲目的大建设后,中国的博物馆面临着数量过盛、内容陈旧、长年失修、更换周期长及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不高等问题,现在很多博物馆面临着长期门前罗雀的窘境。 面对新一轮的“大剧院”工程风波,我们应该更理性、慎重评估人们真实的文化需求,我们不需要“大跃进”式的自欺欺人,我们需要是给市民带来真实的改变。这正如濮存昕提出的质疑一样:“它们能够有那么多的演出吗?显然不可能”,“不管是我们的地方领导,还是负责的文化官员,他们没有心思做重要的内部工作,而是把精力都花在剧院的外形上,把剧院当做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和那些商用的高楼大厦一样,就是个普通的城市地标。” 作者系山东祥城石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