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国内名胜 |
|
徽州:袅袅炊烟 醉在如画烟雨中
日期:2008-12-05 来源:环球游报 作者: 我要评论()
站在月沼的水岸边,看着清晨的水烟袅袅升起,阳光犹抱琵琶半遮面,羞涩地绽放。晨起的人们,穿过拱形的小桥,来这里挑水。一阵微风吹过,巷子飘出一位娉婷女子,长裙黑发,随后又和升起在镇子人家的炊烟一起,消失在村头。 好一幅写意的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秋思》里,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很是吸引人,只不过多了一份羁旅的惆怅。这样古朴而清远的意境,我曾以为只会在梦中出现,但在遇见高墙黑瓦的西递、宏村和悠远的月沼时,我惊讶的同时也很惊喜,惊讶的是这里就是宛如梦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惊喜的是在千年之后的我们,仍能在皖江的古镇揽胜,以至和古人一起,对相似的意象产生共鸣。“梦里不知身是客”,或许就是有了这份惊喜,清秋黄山的明清古镇之旅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桃花源里望西递 “西递”古称“西川”,又名“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自动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1.5公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西递村中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而成,街道布局依然透出千年以前斑驳的影子,很是悠远而古朴。这里有明清民居300幢左右,村中的三条自东向西穿村而过的溪水,以及村内的88座古桥和99条巷弄,是整个村庄最美的点缀。有黄山的角落,坐落着一座山清水秀之地,让人不禁产生曲径通幽生“桃花源里人家”之感。 “胡氏明经溯帝裔,移迁驿递水流西。辛勤耕读承家训,典雅明珠耀古黟。这首诗讲了西递村的历史渊源。西递所居多为胡姓,自婺源迁来。据说原为唐室帝裔,遭朱温之乱,亡命在外,为胡姓人家收留。始祖明经公指示儿孙应念养育之恩,不许改姓归宗,只以“明经胡”与其他胡姓区别。祠堂后室有台座,帷幕低垂,里面有李世民的塑像,以纪根本。明经胡氏耕读传家,历代做官的极多,也不排斥营商致富,所以这里养成了重儒崇商的文化氛围,家家设书房,处处透出古徽州精神文化的熏陶,以及徽州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西递,除了看看胡文光刺史坊、桃李园、大夫第等景致以外,这里的民俗也很让人感到亲切,它把你的记忆一下从现代带回千年以前,我在这里有幸见到了“抛绣球,选佳婿”的过程。村里的老人告诉我,很早以前西递儿女的婚姻是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办的,男女到了婚嫁年龄,便由媒婆从中做媒,通过排八字、换庚帖,选定“鸳鸯礼书”。准备完婚时,男方备送礼包,托媒人去女家“求亲”,女方选下吉日,写成书面红纸回帖,送给男方,名为“送日子”。 在传统风俗浓郁的西递镇,一般是农历四月求亲、送日子,腊月或正月举行婚礼。男方送给女方的二节礼,数量要多于一节礼,俗称送给女家“酒水钱”。女方嫁妆多少视经济状况而定,贫穷人家只有“一个马桶三个盆,两支蜡台一盏灯”,俗称“三只灯”。嫁妆中最讲究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马桶,内放红枣、花生、桔子等物,寓意“早生贵子”;一是同鞋,把新娘的新鞋套在新郎鞋中,意为“同偕(鞋)到老”。出嫁头天,要“待囡”,约人陪女儿吃顿离别酒,男方要在新房里办桌酒席,叫“吃暖房酒”。结婚之前,男方要请族中长辈两位老人(“好命老倌”和“好命老孺”)陪伴新郎、新娘。结婚那天,新娘花轿抬出“敬爱堂”正厅落下,青年礼生交替向前直送新娘进屋,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拜天地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好命老倌要唱祝词:“一对金杯金线连,三生世上结良缘,男边酒真香,女边酒真甜,吃下交杯酒,到老都不嫌。”婚礼三天,由好命老孺陪同新婚夫妇上堂“分大小”,同时新郎新娘要“双回门”,要对岳父家诸长辈行大礼。新娘回门,当天须返回婆家。未满月,新娘不能在娘家住宿。回门转来后,晚饭前,好命老孺带新娘下厨房,口言吉利好话:“一切肉,二切鹅,做好媳妇再做婆”,“一畚金,二畚银,三畚给囝焙行裙”。这些别致的细节考究了西递的岁月,让它在时光的隧道中溢满馨香。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