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留住了中国人的记忆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国内名胜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西湖,留住了中国人的记忆
日期:2008-12-18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麻剑辉 孙磊   我要评论()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茅家埠景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说的就是我们杭州西湖。

  12月15日下午,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文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邀请了不同时代参与西湖保护建设的参与者、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建设者和为西湖保护、发展不懈努力的推动者欢聚一堂,共同回顾、畅谈西湖景区三十年来的可喜变化。

  改革开放30年,西湖,正越来越成为中国的重要坐标。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自2002年启动,此后,杭州连续7年向世人推出新西湖。

  2002年来,从西湖南线整合工程开始,2003年的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工程、2004年的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等15景项目、2005年的两堤三岛和龙井茶文化景区等8大项目、2006年的吴山、灵隐整治, 2007年的玉皇山南综合保护、灵隐和吴山二期工程,到今年的九溪-杨梅岭综合整治、杭州孔庙复建等8大项目,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已进行到第7个年头。

  7年,我们有目共睹:西湖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景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世纪全景之梦得以实现。

  西湖南线,涅槃重生

  2002年,那是一个初春。2月20日,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全面启动。柳浪闻莺公园、老年公园、少儿公园、长桥公园等环湖南线四大公园要打破围墙、拆除栅栏。

  “南线整合工程是在革我们园文局自己的命。”当时园文局的干部职工都这样说。确实,整治后,南线景区的几个收费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原来在景区从事管理、经营工作的100多名职工下岗,局机关以及原先在景区办公的处室悉数搬出。

  到2002年10月1日向社会开放时,西湖水面增加26900平方米,新建、拆建各式桥梁24座,辟建河埠近10处,复建历史文化景观18处,恢复了雷峰塔、万松书院,人们不再为只见夕照不见塔、西湖十景少一景而遗憾。

  西湖天地如芙蓉般出水,中国美院涅槃再现,特别是雷峰塔的归来,让寂寞了近80年的西湖南线从“点睛”景观缺失中苏醒,让几代人企盼的西湖老十景之梦重圆。

  景中之村,茶香沁人

  梅家坞是个因茶而兴的地方,这些年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2003年开始的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工程,让村民们跳出了传统的种茶、炒茶、卖茶的路子,开起了农家茶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茶园古樟,淳朴民风,是这里的写照,越来越让人向往。

  梅家坞是六年农居整治的一个缩影。走在西湖茶乡,整治后的村落,龙井,满觉陇,杨梅岭,双峰,茅家埠,南山,灵隐,你会被这里的人间烟火深深浸染。

  好山好水来之不易。

  李金洪,西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学茶叶的研究生,不少景中村的综合保护工程,都留下他的身影。

  2004年,李金洪负责湖西工程,洪春桥,茅家埠,双峰,鸡笼山,三台山,赤山埠,筲箕湾,点多面广,近半年下来,他瘦了十多斤,头发掉了不少,差不多是一天掉了一两肉。湖西工程,率先走出了一条民办公助的路子,打造了政府花钱最经济的工程。“把综保工程当作是艺术创作,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你就会觉得充满乐趣了。”

  “西湖综保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参与西湖综保工程的,这是一个几百年一遇的大事。”李金洪说,能为西湖奉献汗水和智慧,问心无愧,此生无憾了。

  西湖之水,重归清澈

  青山隐隐,碧水沉沉。西湖是杭州的“眉目”,秀水是西湖的“秋波”。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实施了西湖引水工程,由白塔岭泵站提升钱塘江水,经小南湖再注入西湖,改变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2002年底,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新的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规划,通过引水、疏浚、截污、生物治理和加大农业面源治理“五管齐下”,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再现“一镜天开浮碧云”的美妙景观。

  吴芝瑛,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她说,为了保证西湖湖水的清澈,增强自身精华能力,工作人员在湖西新辟水域周围栽种70多种水草,帮助湖水自然“呼吸”和“代谢”,还可以吸附河床底的淤泥和湖水中有害的重金属;水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能消耗水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还会有效抑制藻类繁殖,很多水生生物也能更容易地在此休养生息。”

  湖底大面积播撒的是亚洲苦草等净化功能较强的沉水植物,中层种植的是芦苇、水葱等挺水植物,面上漂浮的是睡莲、雨久草等浮水植物。种植面积数量和品种堪称西湖历史之最。

  通过西湖疏浚工程和引钱塘江水入湖,实现西湖水一月一换;西湖沿湖单位污水全部纳管,改变湖西地区“脏、乱、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西湖景区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明显改善。

  西湖西进,梦的开始

  西湖之“西”,是一个风雅的指向,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西湖西进,把西湖的历史风貌再现于世人面前,也把那些曾经沦为单位和个人的资源,还原为公共资源。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新西湖第一好,是西湖恢复到了它三百年前的面积,并由此造成了山水相连的生态结构,这样的结构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第二好,是山水之间,没有污染视觉的建筑,山水保持了自然的本色,即使有一些小建筑,也保持了很好的自然气息;第三好,是西湖恢复了它辉煌的一面,山水与历史的结合,是古代的梦想,现在在杭州实现了。他还说,“对于杭州,我是一个外面来的人,中国城市景观改造的这一本教科书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新西湖将成为这本书中重要的篇章,对它,我只有深深的赞叹。”

  赞叹的背后是大量汗水。夏天,湖西综保工程工程部的人们,衣服上结出大片盐渍,自嘲是“酱肉”、“亚洲黑人”,长时间没回过家的工程部副主任张珏,有天回家取物,却怎么也打不开自家的大门!原来他的夫人把家门换了新锁,钥匙却一直没法交给丈夫——她也一直为综保工程忙碌着。

  湖西(杨公堤)综合保护工程完美收官后,和“神舟五号”发射等其他9个项目一起,荣获2003年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成为“中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典范”。

  免费开放,还湖于民

  曾经,全国上下的旅游景点票价一直“涨声”不断,但是杭州西湖,却另辟蹊径。2002年,杭州率先将西湖南线的涌金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等3大公园免费开放;2003年5月18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这些“国字号”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2003年10月又免费开放了花港观鱼公园、曲院风荷公园和杭州花圃。

  此后,历年实施的西湖综保工程后,也将所有新增景区、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包括即将整治竣工的太子湾公园。

  2002年10月至今,西湖风景区免费开放公园景点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共56个,占总数的70%,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赢得了国内外游客和学者的一片喝彩。

  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成为全国唯一不设门票的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我国最权威的地理刊物《中国地理》杂志曾经把西湖评为“中国最美的湖”,理由是:“我们并不想要可以打破传统,但当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个个名湖的时候,西湖以它穿透历史的和谐力量坚守住了地位,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记忆。”

  传承文脉,留住灵魂

  从断桥到镜湖厅的人行道上,每隔20米就有一块青石花板,一共54块。每块花板的图案都与北山街沿湖历史名人典故和民间传说相扣:白娘子,秦王缆石,吴越典故,初阳台历史,西博会,历史人物,西泠印社。踏步于此,仿佛徜徉历史,穿越时空。

  当初,西湖边到底要不要建苏小小墓、武松墓,众说纷纭。作家黄亚洲撰文:“西湖的人文内涵不怕扩容。我相信,西湖之美,在于山水,更在于人文。我们读西湖,可以说每走几步路便是一页,丰厚得很。但是人文向来是不怕厚实的,能在西湖之畔读出更多的东西,只能是幸事。两墓复建,让西泠桥畔增添两个津津乐道的景点,实乃锦上添花之举。”对于社会上种种看法和建议,他说:“有同志出于‘美’的考虑,认为不妨改良墓的形式,甚至于不要‘墓’之造型,改为一座雕塑或者是一辆‘花车’,用心不谓不良苦,但是我仍然以为,墓就是墓,墓意味着骨殖,意味真人,站在墓前和站在一个人的雕塑面前或者站在博物馆里的一幅画面前,感觉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在西湖边看到了苏小小墓,看到了武松墓,看到了无数被重新发掘、修缮的名人遗迹。北山街这条3098米的湖岸,收藏了杭州半数以上各种风格的近代建筑。我们留住了城市的灵魂。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