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
北京:古城老居旧貌焕新颜(图)
日期:2008-12-11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月月 我要评论()
编者按:北京作为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灿烂丰富的历史遗存、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令世人瞩目。尤其是老城区,因分布着大量的历史文物而成为古都风貌的主要载体。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老城区危房量大集中、危破程度高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平房区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拥挤、市政基础设施落后……改变居住条件、改善居住环境成为群众迫切的愿望。如何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如何实现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与保护古都风貌并举?近年来,北京立足实际、积极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探寻出一条旧城危旧房改造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为曾在文革中被泥糊起来的东四四条61号院的门楼,在此次改造过程中保留了下来,得以重见天日。刘月月摄 1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东四四条的61号院,只见院里青砖灰瓦、仿古的护栏、窗明几净……一个崭新的老北京四合院呈现在面前。 居住在这里的张师傅正在清洗着朋友刚送的鱼缸。他放下手中的活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是焕然一新,基本恢复了原貌。”原来张师傅从小就住在这里,五十多年了,因是公房也维修过,但这次是五十多年来相对彻底的一次。他说:“现在是好看多了,环境确实干净了,住起来也舒服多了。” 东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书记马玉柱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专门使用青砖等建筑材料,以求恢复古都风貌。” 规划先行,加大老城危房修缮改造力度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加大了老城区危房修缮改造力度,编制完成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特别是2004年以后,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工作完成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老城区整体保护以法律法规形式正式确立,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了由文物单体修缮向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整体保护的跨越。《关于落实2008年奥运会前旧城内历史风貌保护区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的出台,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老城区房屋保护修缮的政策管理体系。 2005年~2010年,北京市政府每年安排5.8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定向用于旧城内直管危楼险房的搬迁和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市财政共计投入资金16.9亿元,解决了约3万户居民的居住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在加快发展南城、城中村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市政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市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旧城房屋修缮改造工作。 成片规划,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多种方式 2003年,北京在南池子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划定了三眼井、玉河、烟袋斜街、白塔寺、前门、大栅栏6片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 在房屋修缮改造工作方面,北京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多种方式。2004年,东城区政府率先提出了以“微循环”方式实施平房院落修缮改造工作思路,以群众强烈要求改造的破旧院落为切入点,以居民自愿、集体同意为前提,以院落为单位进行整体修缮。截至去年底,累计改造院落206个,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2005年,西城区结合本区实际,启动了政府拔危楼工程。西城区直管公房中共有341栋楼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该区本着“旧中选破、破中选危、危中选险”的原则,分轻重缓急,由政府投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危楼中居民的居住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去年底共计拔除危楼39栋。同时,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直管公房修缮改造和解危排险,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为恢复街巷传统风貌和建筑格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保护传统商业业态和居民结构,北京采取政府组织实施、政府和产权人共同出资方式,对重点街巷、胡同中的地上物、绿化、交通设施、地下管线、沿街墙面、宅院大门、院内建筑等进行修缮整治。既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又保护了古都风貌,同时为推进风貌保护工作创造了条件。西北二环沿线、东单银街、北锣鼓巷等重点街区实现了部分传统街区面貌的有效恢复。 修缮房屋、疏散人口、改善居住条件三者有机结合 去年年底,北京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旧城房屋修缮和街巷整治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北京提出了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居民自愿、专家指导、社会监督”的方式,对旧城内平房、胡同进行修缮、改造,并制定了《关于落实2008年奥运会前旧城内历史风貌保护区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北京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指导2008年修缮改造工作的开展。 截至目前,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等四个城区共修缮整治了44条胡同,1954个院落,涉及居民10576户,疏散居民近3000户,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实现了修缮房屋、疏散人口和改善居住条件三者的有机结合。 近日,在2008年旧城房屋修缮整治表彰大会上,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介绍到,开工前,北京市建委、规划委、文物局联手对涉及修缮的院落,逐一进行了风貌评估和分类。同时,依据院落格确良局完整程度、建筑保存好坏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明确了院落类别和加固维修、翻建、布局调整等具体修缮方式。 在功能改善方面,修缮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对居民自建房采取统一规整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拆除或直接拆除两种方式,改造院内整体环境。此外,还对居民的厨房、卫生间按标准进行改造,实现水电实行一户两表并且上水、下水、电话、有线电视等入户,有条件的地区,电力、电视、电信的缆线入地,并对房屋的墙体和门窗采取节能保温措施等。 在修缮旧城危破房屋的同时,为缓解旧城人口过于密集的现状,北京坚持居民自愿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疏散人口,今年外迁安置人口共3000多户口。对于符合保障住房供应条件的居民,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审核,优先供应;对于不符合保障住房供应条件或自愿放弃住房保障资格的居民,通过货币补偿、定向安置房方式安置;对于部分愿意外迁,但因安置房源不足、短期又难以外迁的居民,采取登记式疏散方式,待房源落实后,需按协议外迁并腾出原房。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说,北京市旧城内无危破房屋的目标将在今后2~3年内实现。为避免大拆大建和保护居民利益,修缮工作拒绝开发商介入。这项举措,给古都风貌保护和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带来了温暖,是重要的民生改善工程、环境改善工程,也是重要的文化复兴工程。北京市还将考虑保留一支修缮旧城房屋的建筑队伍,留住其中的能工巧匠,长期从事修缮工作。据悉,明年北京市还将计划修缮危破房屋2万户。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