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门咏叹 秋之园林(组图)_Page2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世界遗产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苏州:吴门咏叹 秋之园林(组图)
日期:2008-12-1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许志伟   我要评论()



园林里,高大的银杏已被秋风浸染

  高大的银杏已被秋风浸染,张扬的金色在一片肃杀的秋意中直喇喇地宣泄开来,但回廊里的一个小窗却把它规规矩矩地“框”在设计好的场景里,那份嚣张的色彩,在太湖石和藤蔓里被轻松化解,更象是园子主人随意挥毫而得的小品。

  午后的沧浪亭则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作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私家园林,时光给了他那份淡然地笃定,估计北宋诗人苏舜钦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以四万贯钱买下的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废园,在近十个世纪之后,会成为这个星球上人类的共同遗产。 欧阳修应邀所作《沧浪亭》长诗有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调侃了一番,如今看来,着实不为过。园子里的光线暖意融融,精致的瓦当和角落里的紫竹都将自己的投影抹在了照壁上,穿堂风过,竹影婆娑,竟恍惚真有些宋时文人画的意境,却又有难以言尽的趣致。正如《牡丹亭。游园惊梦》里所唱: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中国绘画推崇的是移步易景的散点透视,观之不足,如国画之留白,意趣尽在若有似无之间。

  残阳如血,透过网师园的冰裂纹漏窗,光线也似乎被过滤掉了那份凝重,只把淡淡的粉色抹在斑驳的照壁上。

  遒劲的黄柏探出院落,为曲沼中抽象的楼阁倒影添上疏朗而飘逸的几笔,几尾朱鱼游来,便用涟漪渲染了这帧水墨长轴……游者渐稀,留园里的紫藤叶早已斑斓,临水的亭榭里,鹅黄色的灯笼让人备感家的暖意。想来,数个世纪前,园子的主人或会在这里浅酌低唱,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何其清雅,真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苏州古典园林之雅在乎咫尺之间,再造乾坤的巧思,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有言:室庐,居山水间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恣意与山石水泊,布衣粗食,可乐终生,追求简雅萧疏的审美向度和大隐于市的恬淡心态,最终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追求。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