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设计频道 → 规划设计动态 |
|
“红飘带”引发反规划热议 反行其道
日期:2009-01-08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我要评论()
2008年4月,一本外国杂志将“红飘带”列入该杂志评选的七大建筑奇迹之一,通过国内媒体的编译,把这个秦皇岛市不知名的人造景观带进了国内规划界的视线。对于“红飘带”在国内外的走红,主设计师俞孔坚甚至一度不知情,一直到他接到国内媒体跟风而来要求采访“红飘带”的电话。此后,“红飘带”一路“飘红”,赢得包括美国ALSA在内的多项规划大奖,并被国内媒体广泛赞誉。这个设计与建造难度都不怎么高的、依河而建的公园设施带来的轰动效应超出了包括俞孔坚本人在内的预期,他的“最小干预”理论也被广泛传送。 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
和谐社会的生动画面 “红飘带”屡屡获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此前已经有太多的优美河道在公园建设和美化的名义下被毁弃,取而代之的是化妆式的、硬化的所谓城市公园。而“红飘带”却强调对原有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或者造价最低的树木,因地制宜,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反规划”思想。 “景观应该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基本机构。只有景观才是城市真正的基础设施,城市虽然不确定,但景观却是确定的。”俞孔坚的观点刚好与当今现有城市再造景观的理论相反,虽然并不是2008年他才抛出的观点,却随着“红飘带”在规划业界的走红而逐渐深入人心。 而在2008年,俞孔坚这一“当时相关领导要砍掉公园里所有的杨树,说要种银杏,要建高级公园。我说没必要种银杏。不光是杨树留下,杂草、野树都留下来了”的生动案例,也于全国各大城市规划论坛上流传,其“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是永恒的”的理念也被众多媒体竞相报道。 而类似的概念还出现在俞孔坚领衔的土人景观的另一作品,沈阳的“稻田大学”中。“野草之美”也是土人景观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而在能源危机正步步逼近的时刻,人们显然也已经意识到,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去灌溉人工种草,浪费大量的人力去维护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也许是“红飘带”和土人景观受到欢迎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红飘带”和“反规划”概念出现的背景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这使得这种新派理论更容易为舆论所接受。 而“反规划”并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更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一种应对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系统途径。与通常的“人口—性质—布局”的规划方法相反,“反规划”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的真实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为城市的发展牺牲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特色之时,“红飘带”正是一个针对中国现实的设计——它反对经济上的铺张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然而,一位景观规划师评论土人景观的作品时却表示:“土人景观的广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鲜艳刺眼的红、黄等色块!从这些元素看来,不管它是‘现代’也好,‘西方’也好,感觉都像在玩‘大地艺术’。比如他们的‘红飘带’,‘稻田大学’,还有其另一个作品黄岩永宁公园的‘盒子’,很明显都是在玩味某种概念。而这些作品都赢得了ASLA的青睐,在国际上的领奖台上都让土人风光无限。” 言下之意,这些“参赛作品”,能拿大奖的往往是因其概念,创意好,而大玩概念的作品,往往实用性不强,或者即便实施了,也跟现实比较难融合,显得怪异。 这在黄岩永宁公园的几个“颜色盒子”就有显现,如果没有听过俞孔坚本人亲自宣讲设计手法,恐怕很难看出几个盒子如何与黄岩这个道教胜地扯上关系。而在这种市政公园,是否适合把玩“大地艺术”仍然有待讨论。 但无论如何,“红飘带”在2008年的“飘红”,证明了俞孔坚“反规划”思想至少在目前是受到欢迎的,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结语:作为一个清新的建筑小品,“红飘带”在国内的走红说明规划不再盲目追求宏大规模,反而有返璞归真的趋势,这无疑是规划界的可喜现象。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