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干峙、罗哲文、曹南燕谈世博会-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周干峙、罗哲文、曹南燕谈世博会
[日期:2010-06-13]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世博会:中国城市建设转折点

  时间:2010年6月1日14:00

  嘉宾: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罗哲文

     原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曹南燕

  简介:中国网记者采访了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和原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曹南燕。三位嘉宾从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建筑方面谈了他们对世博会主题的看法和他们眼中世博会的亮点。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国网中国访谈上海世博会特别报道《名人看世博》节目。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演播室的几位嘉宾: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先生;坐在中间这位是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罗哲文老师;最边上这位是原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曹南燕女士。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三位嘉宾,想听听几位专家眼中的世博会,你们对世博会主题的看法,还有你们关心的世博会的哪些点。首先我们就来请几位先来谈一谈自己对世博会的一个看法,你们关心什么点?周部长您先说说吧。

  周干峙:这个题目很大,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搞城市建设行业的,特别关心。说老实话,从世博会一筹备开始,我们行业的人大概只要有机会都会过问、研究、讨论。现在看来,在很短时间内各方面工作都做好了,已经展现给世人了,而且已经可以得到初步的验证。今天邀我来讲,我感觉我讲不全,但是我也觉得有很多可以讲。从现在开幕几天的效果可以看出来,上海世博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从筹备、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都是非常完美的,很了不起、很不简单、很不容易。我觉得,特别是对我们国家的建设,甚至于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我想我们通过这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经验总结。

  我所感觉到特别的一点,就是我刚才讲的全过程是完美的。有了好的决策才有好的规划,有好的规划才有好的建设,一环紧扣一环。

  中国网:决策、规划、建设,一环扣一环。

  周干峙:还不完全是专业上的问题,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决策思想是非常关键的。世博会园区选址就很不简单。上海很挤,按照国外的一般做法都会在老远的地方去建,上海不,就选择在城市里建。这点很关键,又利用了江南造船厂,又利用了旧城。一开始不是这样,一开始在江的一面,现在变成了江的两面,又利用了黄埔江,所以跟城市紧密结合,跟改造城市结合起来,给世博会的运作带来最大的方便。如果到崇明岛去开,到浦东别的地方开,有好多地方都很不方便。

  曹南燕:选址非常重要。

  周干峙:我们现在建设中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就是往往这个问题重要就这么做,那个重要也这么做,大家都在这么挤,没有一个综合的。

  刚才讲世博会是决策、筹划成功。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它的工作是综合处理的,不是单打一的。规划也是综合的。

  中国网:怎么个综合法能不能给大家点评一下?

  周干峙:又要利用老的建筑,又要新的,又要做示范的,又要有绿化,还要有房子。各搞各的就不行,全盖满房子不行,全绿化也不行,都绿化就是一个公园了。我们一个城市要搞好,非常重要一点就是综合做好,世博会做到了这一点。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世博会的重要意义就是中国人自己干,简单的一句话。因为世博会有一个正确的决策,我们这次在中国这样做,尽量让中国自己办,当然个别的场馆,外国人投资自己设计也可以,但是总体必须要跟中国人一起做。这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已经跟几十年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做过,要参考世界上先进的地方,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我们做过的,恰恰反过来人家没有做过的,何必非要求外国人。大家都说世博会这个房子好、那个房子好,都说中国馆很好,这是外国人盖的吗?没有一个外国人,全部是中国人。针对我们现在的建设,特别是很多地方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因素,总是认为外国的好,老是找外国人做,我觉得世博会证明了不一定非要找外国人做,让中国人自己做。

  罗哲文:了不起,这是中国人多少年来的愿望,在当今这个时候实现了,说明我们国家今天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它的建设和规划过程都很好,刚才周部长说了。我是搞古建筑的,对中国馆特别感兴趣,中国馆用了中国古建筑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斗拱。斗拱在古建筑里是必须的、首要的元素,决定了古建筑的一切,而且它的效果过去我们叫“出远伸远”,很早的时候好像大鸟的翅膀、大鹰的翅膀展开似的,而下面这个斗拱跳出来了,下面的空间可以遮荫蔽水。这是集成了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又不完全一样,有新的发展。因为现在有新材料,新结构,但这还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色和精神,我认为很好。当然这里头还有很多宣传斗拱的专业知识,这些应该很好地宣传一下。

  中国网:曹会长您眼中这次世博会有哪些亮点,您关心哪些方面,您对这次世博会怎样评价?

  曹南燕:刚才周部长说得非常好,刚才罗老也讲了他对古建的认识。我觉得世博会对我们国人来讲,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建得非常好,特别是周部长说决策人决策得好,选址好,规划得好,设计得好,包括我们施工得更好。整个世博会的景观的确是非常亮丽。昨天晚上从高架桥上看到的夜景也非常漂亮,最突出的就是中国馆,气势宏大,体现了中国的各个元素,特别是罗老说的斗拱在里面的利用。这对中国对外宣传中国的形象,对我们国人来看世博会是爱国主义的教育。所以我希望不光是上海人,全国各地的人都到这里来看一看,看了以后我心中非常开阔,我觉得我又受了一次教育。多国的建筑形式,多国的绿化形式都在这里有体现。如果我们出国一天、两天、三天,国外的东西不可能全都看到,而上海世博起码给国人一个概念、一个印象。这是讲我对世博会总的想法,我觉得非常激动,非常高兴。

  这次我们也非常巧,因为在开世界屋顶绿化大会期间,我的老师罗哲文带着我过来参加这次大会,才有机会看到世博会。看到世博会,从我的角度来讲,其他两位嘉宾都是大家了,我是他们的学生,我关心的点是什么呢?我曾经在住建部工作,任过风景处处长、园林处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全国的园林绿化工作,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年,我以一个老园林工作者的身份关心世博会的园林绿化,我觉得世博会的园林绿化应该说是汇集了上海整个技术水平包括汇集全国的技术水平,做得非常好。现在建了四个大的公园,将近一千公顷,特色非常突出,不同于哪个城市哪个小区建一个公园,因为这个公园建设是要面对世界,面对国人。参加世博会的不光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曹南燕:它的特点,第一,完善了上海的城市绿地系统。如果说上海市的城市绿化做得好,那城市绿地系统恐怕是它领先,所以这里又把整个上海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进行了完善。

  第二,通过这几个公园和绿化的建设,展示出运用了现在的新技术,什么技术呢?生态技术。实现了生态的高效、节能和低碳,这是它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场地的自然化。而且有人文的特征,让大家到了公园以后就回归自然了,园林做到了最尖端或者说园林做得最好的境界是要达到天人合一,这个公园基本上都是非常自然的。没有说到了公园哪个景点特别突出,哪个特别亮,但是到了这里非常和谐,非常舒服,说明我们的园林达到了目的。

  第四,场地自然,凸显人文特征之外还体现了自主创新。怎么讲自主创新?比如说我们在植物配置上,上海的乡土树种和整个的花灌和乔的配置非常得当,因地制宜,做得非常好,很自然,这也体现了我们的自主创新。

  第五,注重永续利用。不是建完世博会园林就没有了,我们是在养护管理,在今后如何更节约、更低碳这方面,做了很多塑根花卉,不是以前很简单地摆一些盆花,都浪费了,完全是利用这些,所以等于是预制功能的转换,永续利用的延续。这几个公园和整个绿化,包括道路的绿化,整个园子的绿化都做得比较好。整个园子,不管是中国馆还是外国馆,整个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化这些基础的东西都要由主办国、主办单位事先去工作。你看到很多园子也有一些绿化,也是在上海市绿化部门的配合下做的,我对世博会的绿化工作非常关心。但是他们做得非常好,而且做得非常努力,他们有很多的优点,很多的成绩。因为我们确实时间太短了,今后有时间来我们会带着我们的园林专家,带着他们到这里进行学习研讨,总结世博会的经验。所以我想,我对世博会不像两位大家,他们说得非常好,我只是从一个点上,城市园林绿化上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和一点工作体会。

  中国网:几位嘉宾好像对世博会的中国特色都有自己的看法,周部长刚才提到了世博园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咱们的中国特色。

  周干峙:决策很关键,综合规划做得很有特色,单体的设计做得很合适,如果简单一点就是这样讲。那么这个对推动我们下一步树立自己的信心,中国人的信心要中国人自己办,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可以对各地有很大的影响,我也希望这个成为以后中国人自己做好中国城市的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网:您觉得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世博园的园区规划有没有规划得比较好的地方?

  周干峙:利用浦西这一大块,本来是三个工厂,破破烂烂保留了,这在世界上并不新鲜,孤立的工厂保留,国外有的是,但是作为这么一大片的国外还没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另外,把原来老的住宅区变成一个示范性的住宅区。还有,把一些码头甚至也留下来作为标志性建筑,把烟囱也留下来作为标志性建筑,据我知道,世界上这类保留的不少,但是这么集中反映一个老区怎么改造,这就指出将来老城市怎么办,不是不动,国外已经有把它拆了的,但是不可能都拆。我们往往动不动就要拆,很不经济、很不实用,又不环保,世博会作出了好的榜样。世博会在黄埔江办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方式,既解决了黄埔江水的资源问题,又解决了黄埔江城市新景观带,这个景观带不亚于陆家嘴,比陆家嘴还有特色,是一举几得的事情,综合看就是一举几得,不是只解决一个问题。

  周干峙:综合性非常重要。世博轴也非常重要,隔了两岸,我觉得利用它作为交通,跟长远的交通联系起来,地铁将来在里面走,还加了一个隧道,这都是非常好的。现在展览会可以用,以后至少几十年都可以用到,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有了好的规划,再有好的设计,最后到形式上也有创新,而且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我们现在创新的思想很不容易掌握好,任何一个设计人员都很难掌握好。又要新,又要传统,不容易做,做不好就变成了古里古怪的东西,又不实用又花钱,世博会这点做得不错。

  我说了三点,我第四点还要讲一下,我们还要从中总结经验,因为这么复杂的一个事物,要我们几个人来讲,我觉得讲不清楚,讲大家都讲过的话没有意思。还要总结自己的经验,这是对上海讲的,也是对搞专业规划设计行业人讲的。因为我们要使事物不断发展,不断完美,就要从历史中间来挑毛病,看怎样才能更好。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还有一条,我认为并不是没有毛病可挑。

  罗哲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周干峙:不断完善,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这样才使下一步的发展更好。

  中国网:周部长刚才从建筑规划的角度来点评了世博园的中国特色和一些亮点。刚才罗老也提到了,在咱们的园区里,建筑上也有一些中国特色,比如说国家馆的中国拱,除此之外还有怎样的中国特色,从您的角度再点评一下?

  罗哲文:如果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也是有的。过去保护文物保护老的,现在我们要保护当代的。

  周干峙:要把当代的和历史的结合起来。

  罗哲文:这里头保存下来了有几个标志性的东西,比如很突出的有造船厂、电厂、冶炼厂,而且还把它利用起来,这很好。

  周干峙:孤立的有这些老厂房国外早就有。

  曹南燕:我们现在做起来了。

  周干峙:我们比它做得还要完美,还要大。

  罗哲文:而且结合中国的特点。

  周干峙:不是孤立搞一个点。

  罗哲文:结合现在中国传统的东西,我们今天如何利用。这还是有一个特点,从保护历史的建筑,是不是成文物,我想应该将来要成文物。

  曹南燕:今后就成了文物。

  罗哲文:现在是近现代文物。

  周干峙:属于近现代保护建筑,不必要全拆光,因为世博会总归要拆。

  罗哲文:包括保存一些古树。

  曹南燕:古树名木说明一个城市的历史,一个地方的历史。

  罗哲文:这样又继承了传统,又向前发展,又保护了历史的遗存,保护了历史的传承,又向前发展,所以我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周干峙:上海城市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东西,我们讲“城市更美好”,怎么做到城市更美好,世博会这个点就说明了,原来什么样,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将来会怎样。

  罗哲文:昨天看了1930年比利时世博会,这些大城市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很重要,我们保护历史不要看几千年的,近代的更重要,历史不能断代。这二三百年保存下来了,我想世博会里体现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网:曹会长站在您的角度,从绿化园林这一块,在这次的世博规划和建设上,有没有体现中国特色?

  曹南燕:体现了,整个植物材料的运用,包括绿地的设计,包括我们规划、施工的手段,基本上都是用的自己的材料,而且我们利用的也是乡土树种,所以今天看世博会的公园还不会显现它更好的效果,因为植物是城市基础设施唯一有生命的,它会生长,有生长期,今天看世博园的几个公园,中国特色是非常突出的,看它将中国的一些园林手法都完全运用了。再过上两三年,植物茂盛了,就更显现我们的中国特色了。所以中国特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我们来说做什么事情,特别是城市绿化永远要坚持。我们不能一个什么事情一下子上去了,一下子推开了。说到城市绿化整体发展,有一些其他的绿化方式的补充,比如说屋顶绿化,也是在大绿化当中的一个点,不是我们要推就全部都要推,要因地制宜,有的城市、有的楼房可以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做,有一个安全问题。

  再一个,刚才两位老先生讲文化传承和创新。我们作为年轻人确实要把传统的东西发扬好,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有活力,我们的城市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周干峙:园林讲中国特色,我再发挥一点。还不完全在形式上。中国园林的小桥流水,在有限的空间里布置变化多端,这是私家园林的特点。但是中国园林有更重要的一条,从开始就讲求跟自然的结合,要选合适的地方,不是随便建园林。历史上的园子有很大的,不光是园林,西安的曲江池的林园是很大的。

  曹南燕:从理念上要求天人合一。

  周干峙:中国的这些古典的东西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因地制宜,绝不在沙漠里干这个。

  中国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周干峙:世博园已经规划了四个公园点,有大有小。它那个选择得很好,一个是滩地,一个是原来有基础的地方,所以这个园子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了。我那天坐在会议楼吃饭,就在这个顶上,在这里吃饭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黄埔江,尽收眼底。它不是把这个楼盖到江边去,空好多绿地,是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这就是中国园林,中国的绿化是跟环境结合的。

  曹南燕:是非常自然的,跟自然是结合的。

  周干峙:这里不是园林博览会,这个园林的成功就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植物配置,与当地合适的植物,跟当地的土壤、地形结合起来。这个园林在世博会规划的时候,还跟防洪墙有一个矛盾,处理好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成功的设计一招。

  曹南燕:非常成功的案例。

  周干峙:把防洪的问题通过上游布置起伏一点的山岗,同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非常的自然,不勉强,同时又要跟建筑群结合起来。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园林,都必须有刚才讲的第二点,是综合地解决。

  曹南燕:协调。

  中国网:刚才几位专家都从各自的角度点评了一下世博园,从中国特色这个点咱们聊了一下。可是我们在谈世博会的时候不得不聊的就是主题,这次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且也提出了要环保、节能、低碳地办世博,所以我们还想请几位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来谈一下对主题的点评。

  周干峙:这也是切合中国跟世界趋势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工业化发展以后,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化也是非常大的一个社会趋势,非常复杂,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情况,也带来很多城市问题,各国情况也不一样。我们这次的题目围绕着这个问题,也符合世界现在的潮流与需要。上海这个城市非常好,大家看了也都感觉很满意,不可否认还有不够的地方,高楼太多了,也不是外头高楼太多了,就是中心区太密了,密得夏天乘凉都不行了,出现了很多交通拥堵问题,这些都要解决。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进行一个现实的试验性示范的设计,展现给世人。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总结经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间,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中间带来的问题。低碳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原来不认识二氧化碳起的作用,到现在为止大家还在讨论,有利有弊,不能说它都是害,没有它还不行。究竟怎样才能总结好?我看,科学的说法没有一个超人能够把这些问题都能看到,都能解决,这是客观的规律。

  中国网: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周干峙:这是历史的实际,经过若干年以后,全世界的努力,现在感觉低碳提出来了,这一点非常好,比环保提得更好。环保当然要,低碳必须环保,低碳是个硬指标,环保是个软指标,这不是总结经验才慢慢知道,而且范围更大,更概括得全面,准确。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是非常好的。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根本不是短时期、不是少数人,不是什么专家一下子都能解决的,谁也不能说这个大话。

  中国网:是个特别大的话题,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

  周干峙:让大家客观、冷静地来吸取经验,怎么做得更好。

  中国网:虽然说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说得清楚的问题,但是今天既然几位嘉宾来到了我们的演播间,我们还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个主题的点评。

  罗哲文:这个会只是一个开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政策很多,但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有很多很多。

  周干峙:从概念上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背后是什么,整个社会,又不是少数人。

  罗哲文:我想中国有中国的哲学思想,一是天人合一,人跟自然的协调。二是和为贵,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协调。我们这个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仅仅是个开始,任重道远,但是引起了世界的重视,大家共同努力,还是会逐步做到的。

  中国网:我觉得罗老说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开始,这届世博会我们提出一个命题,让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命题。曹会长您有什么看法?

  曹南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过世博会让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从我们的所有行为当中都能够去理解这个问题,而且制约自己不去做更多破坏环境的事情,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每一个人开始,从每件事情开始,从每一天开始,还是充满希望的。两位专家讲得非常实际,从科学的角度,从自然的角度,从环境的角度,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命题。刚才罗老说确实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开始认真去做,认真去想,才能把这么大的命题逐步做好。

  中国网: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一个问题,在我们探讨完世博园的中国特色以后,说我们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特色,因为世博会是世界交流的大舞台,我们还想请几位嘉宾点评一下,觉得这届世博会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又能够从世博会学习到什么?从各自的角度还是请三位专家谈一下?

  周干峙:能够学习到的东西非常多,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现在关于环境保护,日本馆搞自动调节温度;整个世博会的空调是大量用太阳能的;我们的水是大量用雨水回收,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很重要的经验,不能忽视。但是这一点,经验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使城市都美好了。但是城市美好确实要千千万万种办法最后汇总起来,千千万万种办法不见得都能协调起来,还会打架,这个办法跟那个办法会打架,屋顶上搞绿化,屋顶上要搞太阳能,就是要综合好。现在的一条经验,综合安排,不要那么绝对,什么事情就是我最重要,不是的,都是一个团队,各方面都要把合作搞好。和谐,天人合一讲了多少年了,世博会的意义是非常多方面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值得很好地总结。我讲的一方面是总结好的方面,我还注意要总结现在不够的方面,这不用讳言,媒体也是这样,不能光讲好的。

  中国网:您觉得有哪些不够的地方?

  周干峙:细部做得不够好,我们看到斗拱设计很好,但是里面画的斗拱样子不标准,专家眼里看起来它已经出格了。

  中国网:细节不是特别到位。

  周干峙:总体设计很好,但是个别的细节设计没有跟总体设计结合起来,各个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情况,有的是用这样一种设计思路表现自己,有的是介绍一下国情就完了。澳大利亚馆我们看了,没有什么东西,就是靠多媒体告诉大家它的国情,这也有利,但是澳大利亚有很多特点。

  罗哲文:很突出的东西没有。

  周干峙:不要以为看了世博会就了解了世界,差远了,但是应该通过世博会让大家知道,世界是各式各样的,还要看书,还要去了解,各个国家不一样。芬兰就做了很多亭台楼阁,看出它的城市面貌,有很多弯弯曲曲的传统特色,这就是保护原有风格的思路。各有各的优点,我们要吸收人家的优点,但是经验太多,看一辈子书也看不完。

  中国网:罗老,从您的角度有什么看法?

  罗哲文:世界博览就是展示各个国家的情况,让我们都了解,是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平台。这样让我们既保持了中国特色,又学习到其他很多国家的一些长处,包括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信仰,这很好,大家互相来学习。这还是一个中国特色,有人说中国闭关锁国,这不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从几千年前秦皇汉武就开放,比如说长安,外国人云集,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不断吸收外国的东西。长安不说,就说北京,元大都,元朝那个时候有好多外国人,外国人在中国做官的都有很多,甚至北京的元朝白塔就是外国人建的,世界上很多的建筑都在中国。

  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也是中国了不起的变化,自古以来中国就包容并蓄外国的文化,要从古建筑保护来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半以上是外国文化在中国的创作。古建筑里的庙是佛教传过来的,清真寺是伊斯兰的建筑,中国的理想就是欢迎外国的东西,学习外国的东西,而我们的文化不断传到外国去。比如说韩国、日本,都在学我们的园林,但是到了那里也有他们的创新。

  作为世界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和平共处,一打起架来都不行了,我是这个意见,应该通过宣传,使世界和平共处,这是我们国家一个重大的方针,世博会也会起到这个作用。

  中国网:曹会长,您的意见是?

  曹南燕: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不光有中国的特色,还有各个国家的特色。我们是同生在一个地球上,所以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我感觉到应该学习他们的新技术,新的方法,一些新的科技,因为我们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各国包括他们建筑、他们空间的处理等等,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中国网:从园林这一块呢,您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曹南燕:园林这一块,比如说一些国家有台地园林做得比较好,也有一些屋顶的绿化,建一些小园子,种一些树,我感觉还都可以,都挺好的。

  中国网:总之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曹南燕: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且都比较自然。我们做园林的规划设计,不是改天换地,是依靠于自然,把自然表现得更美,模拟自然群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然,他们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全国的园林绿化工作当中很多地方规划设计都不是园林设计了,是建筑设计了,很多的绿地都做了很多罗马柱,我们今天到这里来看,他们基本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我们要学习他们以植物造景为主,做到自然、和谐。

  中国网:节目的最后,请几位嘉宾用简短的几句话对你们眼中的世博会做一个总结。

  周干峙:世博会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今后我们的建设有深远、多种多样影响的重大事业。我相信我们还会更广泛地总结好经验,能够使各方面的工作推进一步。今天我们谈绿化跟世博会是有关系的,但是世博会毕竟不是一个绿化博览会。

  曹南燕: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周干峙:只能说有一定关系,不能代表一切,建筑不能代表一切,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部分,世博会的意义还不止于建筑,建筑是说它很重要,规划更重要。这次用了一个很综合的题目,非常好,要求城市美好,这是一个社会的美好,不光是盖房子的美好,房子都盖得漂漂亮亮的,里头人穷得一塌糊涂也不行。这个题目非常好,可以打满分。但是不能认为这就完了,要从头开始,我的看法特别是要总结经验,中国人现在讲好的很多,这样做不好,还要讲不够的,讲不够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罗哲文:第一,这个世博会的确是我们中国人多少年的愿望,而且今天实现了,振奋人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骄傲,当代中国政通人和、兴旺发达。

  第二,提供一个世界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交流科学、技术、文化,各个方面的平台,这很了不起。

  第三,我们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要生活得更美好。这有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大家都要互相信任,世界上各个国家要互相信任;二是大家共同来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三是要让城市居民生活都富裕起来。还是强调中国天人合一,非常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和平,以和为贵。我认为现在应该大力宣传。各个国家之间也要和为贵,不要打仗,不要互相残杀。希望能够起到作用。

  中国网:谢谢罗老。曹会长?

  曹南燕:世博会应该说是非常美的一件事情,而且世博会从它的景观来看,各国的景观都有,我们希望我们的绿化把世博会装扮得更美丽。

  中国网:非常感谢几位嘉宾今天冒雨来到中国网世博演播室,同大家聊了这么多有关世博会的话题,从各自的角度让我们学习了非常多的知识。非常感谢几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